股票代码 600016

2024年04月29日 星期一

最新监管方向已明确 监管层再度再度释放呵护市场信号

摘要 央行昨晚(5月13日)在一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强调,把握好去杠杆和维护流动性基本稳定的平衡,同时表示,4月资产负债表已重新转为“扩表”。资金面看来不必紧张,而面对新政时间上还有缓冲。银监会当天表示,市场没必要对监管发文紧张;自查督查和规范整改工作之间安排4至6个月的缓冲期。

5月12日,监管层再度再度释放呵护市场信号。

央行昨晚(5月12日)在一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强调,把握好去杠杆和维护流动性基本稳定的平衡,同时表示,4月资产负债表已重新转为“扩表”。资金面看来不必紧张,而面对新政时间上还有缓冲。银监会当天表示,市场没必要对监管发文紧张;自查督查和规范整改工作之间安排4至6个月的缓冲期。

同一天,证监会和保监会披露的信息,显示市场会进一步规范,但市场没有感觉到紧张的氛围。证监会披露,严惩慧球科技等7宗信披违法案件。而保监会在酝酿出台保险资产负责管理新政,通过指标设定来综合评估各人身险公司的资产负责配置情况。

央行:把握好平衡

1.jpg
央行官网截图

央行发布一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核心内容如下:

继续实施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高度重视防控金融风险,有机衔接监管政策出台的时机和节奏,把握好去杠杆和维护流动性基本稳定的平衡

影响我国央行资产负债表变化的因素更加复杂,不宜简单类比,4月央行资产负债表已重新转为“扩表”

不能将某些季节性因素引致的央行资产负债表变化视作货币政策取向的变化

公开市场利率随行就市适度上行,反映去年来在内外部因素综合作用下货币市场利率中枢上行走势,不宜将公开市场利率上行与“加息”划上等号;

虽然目前CPI通胀较为平稳,但GDP平减指数涨幅扩大,部分城市房地产市场热度仍然较高。对此应继续密切关注,在维护物价稳定的同时,注重抑制资产泡沫和防范金融风险;

加强重点领域风险防控,严格执行差别化信贷政策,限制信贷流向投资投机性购房。统一规制标准,有效防控资产管理产品等影子银行风险。积极规范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促进资本市场稳定健康发展。

央行同一天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4月人民币贷款增加1.1万亿元,高于前值的1.02万亿元,其中房贷增加5710亿元;M2同比增长10.5%,增速续创去年7月来最低;4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164.2万亿元,同比增长12.8%,对实体经济发放人民币贷款余额为110.77万亿元,同比增长13.1%。

银监会安排4至6个月的缓冲期

在连发7个监管文件,掀起银行业监管风暴1个月之后,银监会昨天通报了近期的重要工作。银监会表示:

制定政策绝不只局限于银行体系,而是从全局角度来做好银行监管工作,绝不因为处置风险而引发新的风险;

对房地产贷款进行了压力测试,相关风险可控;

监管密集发文不是要限制或取消某一个业务,只要是合法合规的都鼓励和支持,市场没必要紧张;

自查督查和规范整改工作之间安排4至6个月的缓冲期,并实行新老划断,存量业务允许存续到期实现自然消化。

保监会酝酿出台保险资产管理新政

根据中国证券网昨晚的报道,保监会正在酝酿出台保险资产负责管理新政,通过指标设定来综合评估各人身险公司的资产负责配置情况,并实施差异化监管。新政旨在引导保险公司主动调整资产负债匹配,通过制度化建设来约束防范匹配失衡风险,避免不理性业务开展和投资驱动出现。

证监会严惩7宗信披违法案件

证监会昨天宣布,将对各类违法行为保持高压态势; 证监会将防控金融风险、维护金融安全摆在更突出位置。

证监会还披露,严惩慧球科技发布“1001项议案”等7宗信披违法案件。共计对慧球科技处以240万元罚款。对匹凸匹处以180万元罚款。鲜言、顾国平等15名当事人受到处罚,其中对鲜言共计处以420万元罚款,对顾国平共计处以180万元罚款。顾国平等6名当事人被采取市场禁入措施,其中4人为终身市场禁入。

央行自述:如何理解“缩表”

回头我们再看看备受关注所谓的“缩表 ”问题。央行当天发布的2017年一季度货币政策报告中,以专栏形式解释了如何理解所谓央行“缩表”。

这篇题为《如何理解所谓央行“缩表”》文章指出,中国央行“缩表”并不一定意味着收紧银根,比如在资本流出背景下降准会产生“缩表”效应,但实际上可能是放松银根的。所谓一季度的“缩表”在外汇占款下降这一大背景不变的情况下,主要与现金投放的季节性变化及财政存款大幅变动有关。从目前掌握的数据看,4月份人民银行资产负债表已重新转为“扩表”。

以下为全文:

近期社会上对所谓央行“缩表”关注和议论较多。近年来全球范围内对央行资产负债表的关注度上升,与国际金融危机后主要发达经济体央行较多运用资产负债表等非常规货币政策工具有关,尤其是在近期全球经济形势有所好转的大环境下,部分经济体逐步退出“量化宽松”政策,美联储也开始考虑“缩表”问题,各方面对央行资产负债表的关注度进一步上升。但较之发达经济体央行,影响我国央行资产负债表变化的因素更加复杂,不宜简单类比。由于外汇储备很少、加之基本不使用准备金工具,发达经济体央行的资产负债表相对较为简单,其资产方主要是央行购买的政府债券等各类资产,负债方则主要是基础货币(法定准备金很少,多为超额准备金)。我国央行资产负债表则更为复杂,资产方不仅包括对其他存款性公司债权等,更大块头的是外汇占款;负债方除了基础货币(现金、法定准备金和超额准备金等),还有大量的政府存款等。由于资产负债表结构存在差异,发达经济体央行资产负债表的收缩和扩张,能够相对准确地反映银行体系流动性的变化,而我国央行资产负债表的变化则还受到外汇占款、不同货币政策工具选择、财政收支乃至春节等季节性因素的影响,且作为发展中经济体,金融改革和金融调控模式变化也会对央行资产负债表产生影响,不能简单与国外央行进行类比。

长期以来,人民银行资产负债表变化受外汇占款影响很大。2014 年之前的较长一段时间,我国面临国际收支大额双顺差,央行外汇储备持续增加,并对应准备金以及央票的相应增长,人民银行资产负债表相应扩张较快。2014 年下半年以来,随着国际收支更趋平衡,外汇占款总体呈现下降态势,央行“缩表”的情况也开始增多。2015 年人民银行资产负债表曾收缩约 2 万亿元,2016 年 3 月末较 1 月末也收缩了约 1.1 万亿元。这两次“缩表”,都是在外汇占款下降的大背景下发生的,同时也与降低准备金率有关。2015 年全年 5 次普降准备金率,2016 年 3 月份也曾降准。与开展公开市场操作等具有“扩表”作用不同,降准只改变基础货币结构不增加基础货币总量。但降准后商业银行法定准备金会转化为超额准备金,具有投放流动性的作用,随着商业银行动用这部分流动性,超额准备金也会相应下降,由此产生“缩表”效应。降准还容易引起预期变化从而加剧外汇流出。在外汇占款减少和降低准备金率相互叠加、互相强化的情况下,更容易出现央行“缩表”的现象。

2017 年第一季度央行再度出现“缩表”,2 月和 3 月末人民银行资产负债表较 1 月末分别下降了 0.3 万亿元和 1.1 万亿元。这一次的所谓“缩表”在外汇占款下降这一大背景不变的情况下,主要与现金投放的季节性变化及财政存款大幅变动有关。具体来看:

现金投放的季节性波动是 2 月份“缩表”的重要原因。从机理上看,现金发行增加会减少银行体系流动性(超额备付金),需要央行相应给予补充,由于现金发行和超额备付都记在央行资产负债表中的基础货币项下,由此会导致央行“扩表”。节后现金回笼,会补充银行体系流动性,由此央行可以相应减少流动性投放,表现为其他存款性公司债权的减少,从而出现春节前央行“扩表”而节后“缩表”的现象。2017 年春节恰巧在 1 月末,春节前现金大量投放,当月现金发行增加 2.2 万亿元,若不考虑其他因素会导致央行相应“扩表”;春节后的2 月份现金回笼 1.7 万亿元,若不考虑其他因素则会导致央行相应“缩表”。与往年不同的是,2017 年央行通过临时流动性便利(TLF)在春节前提供了部分流动性支持,TLF 工具在基础货币总量基本稳定的情况下,通过调整基础货币结构满足了现金需求。因此,2017 年 1 月份基础货币扩张幅度不大,2 月份现金回笼的影响也相对较小,当月基础货币仅下降 0.5 万亿元,加之 2 月份财政存款增加了 0.2 万亿元,部分对冲了现金回笼的影响,由此 2 月份央行“缩表”仅 0.3万亿元。

财政支出加快是 3 月份“缩表”的重要原因。2017 年 3 月份财政支出加快,央行资产负债表上的政府存款减少 0.8 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减 0.6 万亿元。财政支出后会转化为银行体系的流动性,反映为央行资产负债表上政府存款下降、超额备付金上升,虽然静态看并不改变央行资产负债表的规模而仅影响其结构,但动态看由于央行会相应减少流动性投放,表现为其他存款性公司债权的减少,由此也会产生“缩表”效应。这一点从央行资产负债表上就能看出,虽然 3 月份基础货币总量基本稳定,但央行主要因财政存款下降较多“缩表”了 0.8 万亿元。

商业银行合意流动性水平的变化对资产负债表也有一定影响。近年来,随着对存款准备金实施双平均法考核以及公开市场操作频率提高至每日操作等,商业银行的预防性流动性需求总体趋于下降,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对央行资产负债表产生影响。根据形势变化和供求因素,人民银行合理搭配工具组合,保持了流动性中性适度和基本稳定。这意味着央行资产负债表的变化与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基本稳定可以并行不悖,既不能用过去几年的情况来衡量目前的流动性松紧状况,也不能将某些季节性因素引致的央行资产负债表变化视作货币政策取向的变化。

总的来看,我国央行资产负债表的变化要受到外汇占款、调控工具选择、春节等季节性因素、财政收支以及金融改革和调控模式变化等更为复杂因素的影响,中国央行“缩表”并一定意味着收紧银根,比如在资本流出背景下降准会产生“缩表”效应,但实际上可能是放松银根的,因此不宜简单与国外央行的“缩表”类比。对此应全面、客观看待,并做更深入、准确的分析。由于第一季度“缩表”受季节性及财政收支等短期因素影响较大,从目前掌握的数据看,4月份人民银行资产负债表已重新转为“扩表”。

编辑:yuxun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头等网立场。

如有版权异议,请点击查看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