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代码 600016

2024年05月03日 星期五

老中心路上这座大楼 曾影响几百万淄博人的通信方式

摘要 位于张店金晶大道(原三马路)和共青团路交界西南角的老建筑——原邮电大楼,听听关于这座建筑的老故事……建筑初期现在“电话不如汽车快” 邮电大楼顺势而起在一个温暖的午后,记者有幸采访到了原淄博市邮电局局长...

位于张店金晶大道(原三马路)和共青团路交界西南角的老建筑——原邮电大楼,听听关于这座建筑的老故事……

建筑初期

现在

“电话不如汽车快” 邮电大楼顺势而起

在一个温暖的午后,记者有幸采访到了原淄博市邮电局局长张志远,听他讲述关于这座老建筑的故事。大楼刚建成,他是第一批在这里工作的老员工,这座大楼对他来说有很深的感情。

“过去淄博的电话数量还非常少,通信手段也比较落后,更多的还是依靠发电报。当时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叫做‘市内电话打长途、电话不如汽车快’。”张老缓缓道来,“在当时,张店要博山电话,要长途台,得打长途。从市话要到长话,然后得挂号,挂上号以后等着,还不能马上要。有时候一头午这电话还不一定能要上,所以人家单位等不及的坐着车就去(博山)了,车到了以后电话还没来。通信手段的落后,严重阻碍当时的经济发展。”

“为改变当时淄博通信的落后面貌,服务经济建设,经市委市政府决定,引进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1.9万门德国西门子EWSD程控交换机和意大利光纤通信设备。”张老告诉记者,但是面对体量巨大的通信设备放在哪里?于是,经市委市政府研究决定,三马路上的邮电大楼顺势而起。

1993年5月17日中心路邮电大楼

承载力成为这座建筑的设计核心

这座建筑是谁设计的?设计核心又是什么?带着这些疑问,记者联系到了时任淄博市建筑设计院设计工程师杨毓亭。一见面,杨老便拿出一本泛黄的笔记本,上面记录着杨老工作以来设计的所有建筑。上面清楚地写着:“邮电大楼,设计时间为1972年10月,建筑面积为4380㎡,主楼中间为四层,两边为三层,楼体结构为砖混结构,楼板采用的是预应力空心板。”

“当时考虑到是为了安装大型通信设备,第一考虑的是承载力。”杨老告诉记者,这座楼跟其他大楼设计最大的不同就是楼板采用的是预应力空心板,这种空心板的承载力为200—300kg/㎡,一般楼体设计的承载力为150kg/㎡左右。

当时通信设备成为经济发展的瓶颈,邮电大楼建设非常迫切,杨老仅用了一个月的时间便设计完成,虽然时间紧、任务重,但却并不妨碍杨老在设计中凸显生活细节,例如,考虑到设备机器的高度,层高什么高度合适?插座开关怎样布置比较方便?这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在杨老看来也是设计之重,可以真正为人而设计。

1973年6月,杨老再次接到任务,要求在邮电大楼主楼的基础上设计钟楼。

“那时的钟楼每隔一小时便会报时,老张店的人都听过。”杨老乐呵呵地说道。

九十年代初期的邮电局大楼三楼的长途电话台机房

通信“心脏”依然在“跳动”

前几日,再次来到这座曾经在历史岁月里扮演的重要通信角色的建筑。天有些阴,远看这座老建筑笼罩在一片灰蒙蒙中,或许他不再像往日那么夺目耀眼,身上也有了岁月打磨的痕迹,一副没落的模样呈现在眼前,与周围的高楼建筑也有点格格不入。

眼前是繁华的马路,川流不息的街道,来来匆匆的行人,或许没有人会注意到他,这座拥有40多年岁月的老建筑,就那样悄无声息地矗立在那里。钟声已不再,人也非当年。

但,那又怎样,或许有些容颜淡去,但他的职责却一直在延续。“现在这座大楼依然承担重要的通信任务,全市的通信控制中心还是设立在这里,换句话说,也就是我们通信功能的心脏。”张志远告诉记者。

岁月的齿轮悄无声息地旋转着,时光如流水般匆匆逝去,在我们短暂浅薄的记忆里,只存留下来了有生之年的片段与破碎瞬间。而我们正在生活的这座城市,一座座建筑见证了岁月的变迁。如今,我们用文字,用照片来记录他,让他在我们的记忆里永不抹去。


编辑:1062902265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头等网立场。

如有版权异议,请点击查看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