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代码 600016

2024年04月19日 星期五

上海被收录的首批6处工业遗产,到底有何特别之处?(上)

摘要 那么此次上海总共被收录的6处工业遗产,有什么特别之处?它们是如何从众多工业遗产之中突围而出的?

1.jpg

近日新鲜出炉的第一批中国工业遗产保护名录,着实又让文物界沸腾了一把。

上海作为近代工业的中心,其工业遗产无论是在数量上还是在类型的多样性上,都有独特的优势。

那么此次上海总共被收录的6处工业遗产,有什么特别之处?它们是如何从众多工业遗产之中突围而出的?

江南机器制造总局(含求新机器造船厂)

近代史晚清有三大事件:洋务运动、戊戌变法、清末新政。

江南机器制造总局就是在洋务运动“师夷长技以制夷”的革新中,走上历史舞台的,也是整个晚清时期先后兴办的40多个兵工厂中最有影响的一个。

它的建立,开创了中国近代军事工业完全采用机器生产的先河,为中国近代军事工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被誉为“中国第一厂”、“民族工业的发祥地”。

2.jpg
江南制造总局大门

3.jpg
江南制造总局车间

江南机器制造总局作为近代中国创办规模最大的新式军事企业,又称“江南制造总局”、“上海机器局”等,缘起于1865年,两江总督李鸿章上书慈禧太后和同治帝,请求置办江南机器制造总局,并最终被批准。

同年,时任两江总督李鸿章以四万两银子购入上海租界内美国公司旗记铁厂购买机械厂房和船坞开始起家,并于1967年夏迁至上海城南黄浦江边的高昌庙镇。

4.jpg
江南制造总局枪厂 

5.jpg
江南制造总局炮厂厂房

自1905年开始,江南机器制造总局分为机器制造局和江南船坞两个独立企业。

江南制造局下属机构包括:机器厂、铸铜厂、铸铁厂、炼钢厂、轮船厂、枪炮厂、火药厂、汽炉厂、公务厅、工程处、炮队营、广方会馆等等。职工人数3000余人,房屋2000余间。

其产品主要有枪炮、水雷、弹药、机器等,并能修造轮船,中国第一台明轮蒸汽军舰“恬吉号”即由江南制造局于同治七年制造。

除了单纯的制造外,为培养技术力量和传播科技知识,江南制造局附设有广方言馆、翻译馆、工艺学堂,这些译书对帮助了解西方文化,特别是了解科学技术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6.jpg
江南制造总局厂房

7.jpg
江南制造总局部分厂房整体

江南制造总局还在1868年生产了中国第一艘自造汽船“惠吉号”,1891年中国第一次炼钢铁成功,这些都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工业成果。

如今江南制造总局的工业遗存包括翻译馆、2号船坞、飞机库、江南总办公厅、海军司令部、红楼、黄楼等9处旧建筑,船体联合车间、东区装焊工厂等新建筑以及大量技术档案。

总而言之,作为中国第一个大型近代企业,江南制造总局见证了中国近代以来造船工业的发展历程,产生了中国第一批正规产业工人,为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上海外白渡桥

在上海开埠之前,苏州河上有一座建于明朝年间后又重建于清康熙的三洞石闸,闸上设有浮桥,供人通行。然而乾隆年间老闸被废弃后,两岸交通只能以渡船为主。

随着英美租界的不断扩长,经济活动日益频繁,原先的轮渡早已满足不了客流高分的需求。而后在怡和洋行工作的英国威尔斯看准契机,集资1.2万元,组建“苏州河桥梁建筑公司”,并向工部局申请在苏州河第一个渡口附近建造桥梁,并获批准。

1856年,苏州河上第一座120.17米、宽4.88米的木桥建成,被称作“威尔斯桥”,其位置介于今外白渡桥和乍浦路桥之间。

由于当时的建造技术原因,威尔斯桥造得十分低矮, 惟利是图的威尔斯在建造木桥时偷工减料, 大桥建成后也只顾从中榨取油水, 从不进行维护。不到6年光景,威尔斯桥的桥基就已经开始腐烂。1871年,该公司企图在威尔斯桥旁新建一座钢结构的新桥,但是由于技术原因,未能成功。

8.jpg
 外白渡桥

9.jpg
外白渡桥剖面

最终,上海工部局以四万两的价格收购了苏州河桥梁建筑公司的一切财产和权益,并在威尔斯桥西侧修建了一座长约117米、宽约12米,两边还辟有2 米多宽人行道的木桥。

这座木桥采用新加坡产马拉伐硬木为原材料,造价达 1.25万两, 桥身已提高到足以通过任何内河航船的高度, 所以不用仿照威尔斯桥再设吊桥装置。

因为大桥毗邻当时刚刚开放不久的公家花园( 今黄浦公园) , 所以桥的名字就叫作“花园桥”( Garden Bridge) ,但上海人则喜欢叫它“外白渡桥”。

花园桥属于公共设施, 过桥一律不收费。

10.jpg
 建造中的外白渡桥  

11.jpg
外白渡桥上的有轨电车

19世纪末期, 开设有轨电车提上了工部局的议事日程。

上海第一条有轨电车线路是从杨树浦沿外滩到南京路的, 花园桥是必经之路。

然而, 木质的花园桥远远不能满足通过电车的荷载要求。于是, 工部局决定拆除花园木桥, 新建一座铁桥取而代之,并最终敲定采用两跨钢桁架桥方案。

新加坡霍华思·厄斯金公司( Howarth Erskine Ltd. Co)以1.7万英镑承揽桥梁钢结构工程, 钢结构件由英国达林顿市克利夫兰桥梁公司制造, 威斯敏斯特市的帕利和比德公司代表工部局在英国督造。

12.jpg
外白渡桥夜景

13.jpg
外白渡桥现状

外白渡桥是我国第一座全钢结构的桥梁, 下部木桩基础钢筋混凝土桥台和混凝土空心薄板桥墩支撑着上部下承式筒支铆接钢桁架, 整桥长104.24米, 桥面宽18.4米, 车行道宽 11.2 米, 两侧人行道各宽3.6米,荷载等级20吨。

建国以后, 外白渡桥先后经历了大小十余次修护加固和检测。其中在1964年那次大修中, 拆除了原先有轨电车路轨, 重新铺设了钢筋混凝土桥面。

当初设计使用寿命仅为50年的外白渡桥,已成为当今中国仅存的不等高桁架结构桥型,它不仅是上海的标志之一,同时也是上海的现代化和工业化的象征。

阜丰面粉厂

民以食为天,面粉也是中华饮食文化的经典“符号”。清道光二十年(1840年)鸦片战争后,洋粉大量进入我国市场,并先后在上海办厂。

安徽寿州孙多森、孙多鑫兄弟到上海了解当时的德商增裕面粉厂,深感利权外溢,决定在上海筹建阜丰面粉厂。

1898年,孙多鑫、孙多森兄弟合资创办阜丰面粉厂,生产“车牌”面粉,这是民族资本在上海创办的第一家机制面粉厂,更被光绪年间誉为“远东第一”。

当时阜丰面粉厂的投资为银30万两,折合银元为41.7万元,孙氏家族占有2/3。其余投资股东为孙氏亲友何芷舟(湖北汉黄德道台)、龚景张(翰林),还陆续吸收了颜仲山(颜惠庆的胞兄)、宋耀如(宋子文的父亲)等业外人员的一部分小股,但一切大权都在孙氏手中。

14.jpg
阜丰福新面粉厂旧址大门

15.jpg
阜丰福新面粉厂鸟瞰

1913年,荣宗敬、荣德生、王禹卿创办福新面粉厂,其后通过新办或并购其他面粉厂成立福新二至八厂,使用的“兵船”牌商标则首创我国商标史之注册记录。

解放前,阜丰与福新并称上海面粉厂两大巨头,解放后,于1956年公私合营,定名为公私合营阜丰福新面粉厂,是当时上海惟一的机制面粉厂。

1966年更名为上海面粉厂,1984年12月,组建上海面粉公司。多年来,公司产品连续获得“上海名牌产品”、“国家免检产品”、“放心粮油产品”、“上海名优产品”等称号。

现存阜丰与福新二、四、八厂旧址位于莫干山路120号。福新一厂旧址位于长安路101号,福新三厂旧址位于光复西路145号。

虽然现在上海灯火璀璨的大都市里,阜丰、福新面粉厂已经离人们远去,但矗立于苏州河岸的厂房旧址仍默默倾诉着上海面粉业逆境求生、实业兴邦的发展历程。

这些工业遗产,具有极大的社会价值和历史价值,代表着一个时代的民族工业的坚持。如今,阜丰机器面粉厂旧址已列为上海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不可移动文物。

16.jpg
阜丰机器面粉厂办公楼

17.jpg
阜丰机器面粉厂厂房

2014年3月26日,上海邮政特在上海曹杨新村、普陀、沪太三邮政支局启用 “民族工业之光——上海老工业寻迹面粉厂”邮资机戳一枚。如今,阜丰面粉厂的工业地段,已经成为上海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未完待续)

编辑:yuxun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头等网立场。

如有版权异议,请点击查看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