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代码 600016

2024年04月20日 星期六

博山古道与古桥

摘要 博山为旧时南北通道之咽喉,鲁中山区之门户,地处城东的青州古道、城西的齐鲁古道与南郊的关沟古道即为博山悠久历史的印证。

博山为旧时南北通道之咽喉,鲁中山区之门户,地处城东的青州古道、城西的齐鲁古道与南郊的关沟古道即为博山悠久历史的印证。

青州古道依荆山自然山体凿崖而形成,车辙式路段,历经700余年的通行跋涉,人挑驴驮,车轮辗轧,石基道上磨出了光洁深曲的辙痕。由于当时的煤炭、陶瓷、琉璃等货均途径后乐桥攀石基道通过荆山运往青州等地,故世人称之为“青州古道”。

1.png

2.png

青州古道

青州古道地处产煤聚集的东郊地区,故煤炭运输必经东关街、秋谷街,而光滑的青石路面中心则是木轮车专行道。曾几何时,每天早晨木轮车的“吱悠”声与车夫的喘息声都会把人们从睡梦中催醒,而那斑驳光洁的石基道也给世人留下无限遐想。

齐鲁古道地处城西孝妇河西侧的桑园街之首,背依古迹炉神庙,是旧时是通往莱芜西部等地的道路之一。该古道始建于明万历年间。街面均宽3米,长180米,大多采用青石与杂石铺设,其路槽大多由木轮车行驶,历经沧桑岁月,古道磨砺了8厘米的辙痕。

3.png

4.png

齐鲁古道

关沟古道地处白杨河村南500米处,与莱芜青石关村接界。关沟古道呈南北走向,沟峪深达4公里,历史上曾是一条既难行又阴森的路段。关沟古道是博山与莱芜的重要通道。旧时的古道车水马龙,行人如织,若遇繁忙季节,载货的人力木轮车要想通过此路段则需要挨排几天后才能缓行过去。随着道路设施的日臻完善,关沟古道渐由国道所代替,其自身逐渐成为一处遗迹。

5.png

6.png

关沟古道

旧时,博山由于煤炭、陶瓷、琉璃三大行业的先后兴盛,直接影响与带动了地域经济的繁荣与社会的进步。同时也是对道路的开拓与桥梁建造重要性的促进作用。据统计,建国前博山拥有古桥12座。由于社会的变迁与种种原因,至使现在只犹存永济桥、后乐桥与洪济桥等少数几座桥梁。

永济桥亦名七孔桥,系博山及孝妇河畔上最早的桥。它兴建于明代,重建于清乾隆十九年。建桥之初,取“永远济世”之义,故命名为“永济桥”。

7.png

8.png

永济桥

该桥座落于博山红门庙东侧,横亘于孝妇河上游,为石拱桥,石台、石墩,重力结构,高5.6米,宽5.9米,拱圈厚0.5米,孔跨径5.5米,原桥长46.96米。1960年因拓宽沿河东、西路而掩埋两孔,故成为五孔,桥长为37.5米。桥面两侧护以石栏,桥头望柱头有狮饰。旧时的七孔桥亦是博山至莱芜古道上的重要通道。

后乐桥古称“荆山桥”,始建于明代,重修于清初。该桥横跨范阳河,桥面经东关街通往城里,桥东经青州古道东山街石径延伸东去。该桥古朴典雅,缘由北宋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范仲淹而兴起。范仲淹杰作“岳阳楼”文中的“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绝句流传与世。故借之句义,更名为“后乐桥”。

后乐桥以巨石砌成,桥面两旁护以石栏,长20米,高5.5米,宽6米,一孔式尖拱,跨径4.5米,拱圈厚0.4米。桥面北侧凿石槽为渠,宽0.35米,深0.15米。旧时清澈的范泉水顺石渠流入城区,遂之形成“桥上流水、桥下行人”的人文景观。该桥建筑风格特别之处在于尖拱,将拱圈石打成斜面砌成尖孔式桥孔,结构严密、承负力强,数百年来坚固无比。

1.jpg

后乐桥

洪济桥地处博山城西北部十五里处,范阳河上,旧属淄川县,俗称蕉庄桥。据桥碑载,该桥初建于清顺治年间,有汪溪村一盐商李翠石捐银一千两所建。雍正四年重建,清道光二十三年重修。

洪济桥为三孔式拱桥,中孔为大,两侧稍高于河床,采用大方块石灰岩石构砌,碹石严密,细缝相扣,两边石栏各三十节,两头石狮对称。其桥高4米,宽9.8米,长48.3米。古时该桥为西长峪道,系齐鲁重要通途之一。明清时是鲁中山区通往省城济南府之要道,故该桥有“西大路”咽喉之称。

2.jpg

洪济桥

(贾元德)

编辑:杨冬梅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头等网立场。

如有版权异议,请点击查看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