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代码 600016

2024年04月29日 星期一

山东众爱首创“扶贫+养老+助残”服务新模式

摘要 山东淄博临淄众爱长者养护中心积极推进精准扶贫、社会救助、养老服务有机结合,在全国首创了“扶贫+养老+助残”服务新模式

近年来,山东淄博临淄众爱长者养护中心积极推进精准扶贫、社会救助、养老服务有机结合,在全国首创了“扶贫+养老+助残”服务新模式,打造基于邻里亲情上的互助式扶贫养老救助“三合一”共同体,实现了一举多赢,有效破解了社会性的扶贫和养老难题。

创新服务模式,实现扶贫助困

据介绍,众爱长者养护中心是一家非营利性、公益性社会组织,主要从事为居家老年人、残疾人提供起居照料、康复护理、心理疏导、就医保健等服务。

坚持“扶老、助残、救孤、济困”八字服务理念。在做好传统家政服务的基础上,在服务新领域、新模式上进行探索,建立了“扶贫+养老+助残”的服务模式。

微信图片_20210120084301.jpg

在建档立卡的低保贫困家庭中,招收具有劳动能力、身体健康的家庭妇女,经过专业的家政服务技能培训,就近开展对困难老人和残疾人的生活照料、康复护理、精神慰藉等各项服务。

培训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家,从贫困家庭中招收护工志愿者, 进行家政服务技能培训,激发他们掌握服务技能,靠劳动获得收入,靠双手创造幸福生活的信心,鼓励她们勤于实践,积极上岗,就业脱贫,一岗双助。

坚持初训上岗+复训“回炉”护工志愿者的服务技能不断提升,服务质量不断优优,服务对象满意度不断提高。通过这种扶贫模式,既鼓励先勤帮后进、守望相助,形成防止返贫的服务合力,又帮助提升了老弱病残贫困户的生活质量,也解决了部分贫困户残疾朋友的就业问题。

目前,已有2000多人活跃在各种不同的家政服务岗位上,受到了广大老年人和残疾特困家庭的普遍赞誉和欢迎,真正实现了以贫扶贫、牵手互助、搀扶同行。

创新服务形式,构建服务网络

为了扶贫、养老、助残服务项目的实施和居民生活服务更加便捷,众爱在全区镇、办线上线下密织服务网络,构建“一站、一点、一队伍”。即镇办设立服务站,社区村居服务点,点上跟踪服务队。站点标志统一、内容规范、形式新颖,实现了区、镇办、村居三级管理和周边、身边、床边“三边照护”,使有需求的困难群众和老年人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亲情般的家庭生活服务。

服务网络已覆盖临淄区10个镇办,400多个村居(社区),受助对象已达到一万多人次,在册服务人员1360人。

创新服务平台,互联网+居家养老

为确保服务质量,实现规范科学管理,开发“众爱贴心点”智慧养老管理云-社工居家养老服务管理平台,实现了签到扫码、影像上传、数据分析、后台监管等一系列的科学化管理,为群众提供更加科学、更高质量的居家养老服务。

开发的手机App分为线上管理和线下服务两个端,线上监管总平台→镇办服务站→农村幸福院→社区日照中心子平台。服务对象基本信息在平台进行登录,签约,形成二维码,粘贴在服务对象的家中。

线下APP下载到每个入户服务的社工和志愿者的手机上,每次入户扫码开始服务,服务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实现可视、可管、可控。回访达标满意率100%。

提高服务效率,居家养老更方便

为了让更多独居、空巢、高龄、五保、失能、半失能困难老人得到便捷的照顾,更好满足广大社区、农村老年人和残疾人需求,在服务中探索打造十五分钟服务圈,推出“无忧养老365,爱心儿女在身边”养老服务,在家即可享受贴心的敬老、孝老、养老服务。

微信图片_20210120084305.jpg

利用覆盖全区的服务网络,按照就近方便的原则,每个服务点布局方圆500米的服务圈。众爱的“爱心儿女”随时在老年人周边、村边和床边服务且随叫随到,城市农村互联互通,线上预约线下服务,所有需求受助对象享受着完善的孝老养老服务。

服务对象由兜底贫困户、困难老人、残疾人逐步向个性化需求服务延伸,服务内容也由打扫卫生向提升贫困户生活质量转变,由生活照料向精神方面扶志服智转变,让那些精神处于贫困的弱势群体逐渐走出内心阴霾,过上正常人的幸福生活。

创新拓展服务范围,服务带动创业就业

为了更好的满足、困境老人重残人群需求,众爱完善托养、代养、配餐、送餐、疗愈、健康、娱乐、教育、医养结合为一体的多功能标准化居家养老服务体系,精心打造了城市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和农村幸福院运营样板,使有需求的老人和重度残疾人得到了日间托养和居家照护,解除了家庭的后顾之忧。

微信图片_20210120084310.jpg

在此基础上,增加服务项目,创办众爱生活服务优品购,推出生活服务流动车,开展线上点售下单,线下送货上门,在城乡服务站点,增设生活用品供货点,给老年人、贫困户解决各种生活必需品和送餐配餐、形成一条生活购物服务产业链,生活服务站、店(电)铺,不忘扶贫宗旨,优先安排吸纳残疾人、贫困户、无业妇女,让他(她)坐在家里,甚至躺在床上就能实现就业创收。

通过创新服务模式,激发了贫困人口就业脱贫的主动性和能动性, 促进了贫困人口惰性改变,妥善解决了贫困人口的脱贫问题,走出了一条通过激发困难群众内生动力,改变生活质量的可行之路。

编辑:王蓓蓓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头等网立场。

如有版权异议,请点击查看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