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代码 600016

2024年04月20日 星期六

学“浙”之新 为“淄”之篇

摘要 经过两周时间的“真金白银”课堂教学、“货真价实”现场教学、“真知灼见”思辨研讨,全市“千名干部进名校”第十三期高品质民生建设专题研修班的学员心中已有了答案

民生之大,事关家国。民生之微,衣食住行。

穿越时空, 浙江大学老校长竺可桢曾撰文如是说—— “诸位在校,有两个问题应该自己问问:第一,到浙大来做什么?第二,将来毕业后做什么样的人?”

微信图片_20211102142128.jpg

经过两周时间的“真金白银”课堂教学、“货真价实”现场教学、“真知灼见”思辨研讨,全市“千名干部进名校”第十三期高品质民生建设专题研修班的学员心中已有了答案——来浙大做什么:学、见、思、获;“毕业”后做什么:将理论与实践融合,将所见与执行融合,将所思与创新融合,将所获与开拓融合。

学“浙”之新,为“淄”之篇,在每位学员心中已时不我待。

学新解惑

淄博的教育教学质量还有很大提升空间,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精准赋能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方法手段不够丰富,淄博教育在这方面“学什么” ?研修班班长,市教育局局长、党组书记孙英涛在研讨会上抛出问题。

10月29日,学员们到杭州余杭区开展了以“未来教育和数字人力”为主题的现场教学,一件件创新科技产品,一排排应用模型,让学员大开眼界的同时,更加深了对“信息化”的了解和认识。

“作为高中学校,要提升学生们的信息科学素养,尤其是发挥信息化的交互优势,及时了解学情,提升教育教学的针对性,进而提高教育教学效率。”淄博中学党委书记、校长宋汝智在参观学习后表示。

在现场讲师胡老师看来,信息技术本身并不能触及教育的变革,它需要在技术中融入学校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智慧,这是一种融合而非替代。同时,还要通过引领创新,进一步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使得“数据应用”成为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

对于当下学员关心的“双减”“课改”“协同”等问题,他结合数字校园的智能构建,重点结合教育教学实际应用一一作出解答。

10月29日晚,当大家聚在一起,再次讨论“淄博教育信息化”的时候,大家思路逐渐清晰:教育信息化能优化教学过程,整合利用教学资源,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提升教学效率,是有效促进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对教育而言,信息化不仅是一种技术手段,更是一种创新思路;不仅是技术问题,更是对学校形态的再设计。

强国能量

“强哥是谁?”“谁是强哥?”

如果在听课前,将这样的“简单问题”抛给学员,肯定很多人都不知道如何回答。

听课结束后,大家被强哥彻底“圈粉”:整场报告总计52次鼓掌、不完全统计平均每人拍摄20余张照片,学员多次被感动流泪,课后被“追星般”地合影……足以看出,强哥这位中国最知名“网红”大学校长课程的魅力所在。

10月31日上午,到研修班来授课的老师就是现任太原理工大学党委书记,曾任贵州大学校长、浙江大学党委副书记的郑强。郑强被学生亲切称为“强哥”。他被称为“浙大学生心目中最喜欢的老师”“最牛校长”,被评为“最受大学生喜爱的校长”。

他这次的授课题目是《中华复兴之教育与信仰根基》。在他的讲课中,大学教育的重要性,大学对一座城市的重要性,大学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性,被他用另外一种全新视角解读——“强哥观点”认为,是否拥有一所好的大学,关乎“一座城市生活的品位,一个地区人民的尊严”。

“很久没有听到这样的课程了,观点犀利,表述准确,针砭时弊,让人印象深刻。”研修班临时党支部书记,市人社局局长、党组书记李勇如是说, “大学是人才的聚集地。郑老师谈及的大学对高层次人才的培养,顶尖大学吸引力的增强,大学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特殊贡献,一些独到‘观点’,对于我市在引进高层次人才,充分利用政策优势,打造淄博引才优势,实现人才招引突破等方面有很多启示。特别是在聚焦四强产业‘双引擎’建设,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打造‘人才链’,实现人才集聚与产业发展同频共振,既要引进创新型人才,也要引进和培育技能型人才、实用型人才,在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三个方面求突破,实现全市人才工作发展‘新迭代’” 。

在授课中,郑强把“大学的事——公平教育,大家的事——科学教育,大国的事——信仰教育”融入到课程中,用独到的“强哥观点”总结提炼,让全体学员为之振奋,激情澎湃,学员们频频举手机拍照,鼓掌声伴着感动流泪,场面感人至深。“各位,自信,特别是文化自信非常重要。我们要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更要忠诚于国家。我相信中国行、中国好、中国美。”

 “郑强老师提出,依‘四用’让学生心悦诚服:用文化者的功力感染情怀、用教育者的视野点拨向往、用学术者的声望唤起梦想、用体艺者的专长鼓动激扬。让我受益匪浅,为今后做好学生们的思想道德教育给出了‘金点子’”。淄博第十一中学校长、党委副书记王连登对记者说。

美好教育

什么是最好的教育?

杭州给出的答案是“美好教育”。10月31日下午,杭州市教育科学研究所书记、院长,浙江省教育学会副会长俞晓东的《“美好教育”样本区:新发展阶段名校集团化办学的新行动》一课,让大家对名校集团化办学有了最直观、最深入的了解。

微信图片_20211102142135.jpg

对于名校集团化办学的“杭州实践”,俞晓东首先介绍了杭州名校集团化办学的发展历程,特别提到1999年诞生全国首个公办学校集团化办学——杭州求是小学教育集团。他重点提到,自集团化办学以来,杭州教育“拾级而上”,教育得到质的提升,教育公平推进指数、教育质量要素指数、教育条件保障指数三项指标排名均位居全国副省级城市前三位。

不少学员表示,“搭乘名校这部‘电梯’,可以让更多的学生接受更好的教育”。

杭州如何做?俞晓东谈到,三个层级——“名校+”“共同体+”“全域”。之后,他用图例、数据、实例,从办学模式、教学评估、教师编制、招生一体化、信息化带动、群众满意度等方面,就名校集团化办学给出了“杭州答案”。

市教育局总督学李效同在结课时表示,杭州教育勇立发展潮头的重要法宝是推进集团化办学,特别是名校“兼济”的责任担当。集团化办学就是放大“名校”效应,在这方面,淄博实验中学、张店八中正在努力探索中,杭州做法值得借鉴。此外,具有鲜明杭州特色的“美好教育”,展现了杭州市在品质民生方面的努力奋进、开拓创新。见贤思齐的精神特质定能让淄博教育登高望远,在品质民生中作出新贡献。

来自教育系统的学员纷纷表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而美好生活要从美好教育开始,要以优质教育创造美好生活。淄博也应该学习借鉴杭州美好教育建设的理念和成果,作为未来打造淄博品质教育的重心。

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

研修班的结束,也预示着行动的开始。

学员们表示,民生领域还有不少让群众操心、烦心、揪心的事。顺应淄博民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盼,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必须秉持“利民之事,丝发必兴”的理念,把在浙江的学思践悟,浙江的先进做法、创新思维、领先模式,用到改善民生上,坚持全力而为、聚力有为,多办强信心、暖人心、聚民心的实事,努力打造淄博高品质民生。

编辑:王蓓蓓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头等网立场。

如有版权异议,请点击查看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