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依托丰富的烈士纪念设施和革命文物,在东路打造退役军人“红色研学”路线;以流动退役军人服务站、裕民天成国防教育基地为主体,在西路打造退役军人国防教育路线;挖掘农村合作社、致富共同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潜力,在南路打造“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主题路线,培育更多退役军人成为乡村建设的骨干力量、兴村富民的领军人物;结合“兵支书”的榜样力量,通过建设兵支书会客室、聊天吧等形式,在北路打造“兵支书”示范路线;以淄川区革命烈士事迹陈列馆为主体,依据退役军人特点和需求融入最新理论研究成果,在中路打造退役军人理论学习路线……今年以来,淄川区结合实际积极探索“大思政”理念在退役军人工作中的创新实践,通过持续打造东西南北中五条思想政治教育路线,构建起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退役军人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不断增强退役军人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和情感认同,引导广大退役军人永远听党话、跟党走。

“太河惨案发生在1939年3月,八路军山东纵队第3支队奉中共中央山东分局之命,选派62名干部、战士,到鲁南山东抗日军政干部学校和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学习,却惨遭残杀……”4月底,一场以传承红色基因为主题的“红色研学”活动,在太河惨案纪念碑前举行,来自淄川区的部分退役军人通过实地参观、现场教学、重温入党誓词等形式,感受革命先辈在这片热土上的英勇事迹和崇高精神。

今年,淄川区以罗村镇、寨里镇、太河镇为主体,依托其丰富的烈士纪念设施和革命文物,串联打造了红色研学“地图”,组织退役军人开展“追寻红色足迹”等主题活动。同时,多次邀请老革命家、烈士后代走进退役军人队伍,开展红色故事分享会,用真实的事迹、真挚的情感激发退役军人的爱国热情和奋斗精神,并建立退役军人红色文化宣讲团,组织退役军人深入学校、社区、企业,宣讲红色故事、开展革命历史教育,让红色基因在全社会广泛传承。

在东路打造红色研学的同时,西路以国防教育为主题的思想政治教育,也在一次次征文、摄影、绘画等文艺活动中展开。南路以西河镇、龙泉镇为主,在退役军人间实施的农业技术、电商运营、直播带货等贴合乡村需求的课程,并组织他们参与特色农产品种植、乡村旅游开发等产业项目,建立退役军人创业示范基地,培育更多退役军人带领群众发展乡村产业,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北路以双杨镇、松龄路街道为主体,培树“兵支书”典型,发挥“兵支书”带动示范作用,在全区形成兵支书“头雁”雁阵,带领广大退役军人积极投身基层治理,并邀请成功创业的退役军人分享经历,激发退役军人的创业热情。在中路打造的退役军人理论学习路线,依托提质改造后的淄川区革命烈士事迹陈列馆,深入开展缅怀英烈、党史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等活动,每年接待入伍应征青年、退役军人和其他社会各界人士约12万人次,有力促进了正能量、主旋律的传播和弘扬。

做好退役军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退役军人工作的生命线。近年来,淄川区涌现出一大批建功报国的有志青年,退役后,他们成为社会建设的主力军。为此,淄川区极引导退役军人保持“退役不褪色”、永远跟党走的忠诚品格,充分发挥红色教育资源,释放地域优势,因地制宜开展退役军人思想政治工作,建设“大思政”教育体系,全面建强思想政治“阵地堡垒”,打通退役军人思想政治教育“最后一公里”,让思想政治工作聚人心、暖人心、入人心,以思政教育为引领,切实增强退役军人获得感、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