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是土与火交织出的中国式浪漫。从唐代的邢州白、越州青,到宋代的汝、官、哥、钧,瓷,再到青花彩釉,它是中国人写给世界的一封素笺。它随驼铃走过大漠,又随帆影漂过西洋。它是china瓷器,也是China中国的一张名片。
在淄博的华光国瓷,一团团普通的泥土正被重新唤醒。历经72道工序,从世界咖啡杯的产出王国,到一次次被选为国宴用瓷,再到每年心意满满的中秋好礼,它用精湛的工艺让文化在瓷器上“复活”,用技术革新诠释了何为陶瓷界的“六边形战士”,这是中国的瓷器,也是China的china。
器物也有“文化气”:
小小瓷器“复活”敦煌美学
当千年敦煌文化在瓷器上“复活”,文化的载体在此刻被重新定义。走进华光国瓷展厅,一朵朵在瓷面上“绽放”的藻井莲花,一条条“轻盈起舞”的飞天彩带赋予了瓷器文化气与生命力。这是华光国瓷2025中秋礼【好运连连·敦煌传世】系列,也是第六次的中秋心意呈现。
将莫高窟沉睡千年的美学密码熔铸于瓷,在今年的好运连连瓷器系列里,藻井莲花纹、连珠纹、忍冬纹、飞天彩带四大具有敦煌特色的图腾一一呈现。“莲花纹寓意好运连连,飞天彩带是敦煌文化的独特元素符号,彰显了摘星揽月的浪漫情怀。连珠纹当中的每一颗珠都代表太阳,象征着对光明和幸福的追求。忍冬纹则是丝路上最坚韧的植物图腾,錾刻于瓷身流转不息,象征中华文明历久弥新的生命力。”华光国瓷品牌总监任歌介绍,秉承中国人过中国节送中国礼的理念,华光国瓷已经连续6年推出中秋礼系列,而让器物带一点文化气息,又有一定的实用性,则是他们的研发初衷。
2020年,华光国瓷推出“潮起东方”中秋礼,使用金装饰的海水江崖纹,寓意江山永固、幸福安康。2021年的“知书达礼”则使用釉中彩的海水江崖纹。2022年的“千里挑壹”使用大开大合的风格,彰显中国文化的自信和气魄。2023年的“称心如壹”则汲取齐文化元素。2024年的“升升不息”灵感取自《芙蓉锦鸡图》,开始打造中秋礼的文化契合点。
把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造性发展,实现自我迭代、自我突破,这是今年华光国瓷中秋礼的聚焦重点。“让优秀的民族文化传承下去,于是我们聚焦到了敦煌文化,所以我们也计划从今年开始,不断地以敦煌文化切入点进行创作,汲取美学密码、文化密码、艺术密码。”任歌说。
除了样式有“文化气”,在今年好运连连系列中,一个看似普通的茶杯却拥有“悬停”的魔法。任歌介绍,他们在茶具系列的盖碗上进行了美学创意,茶盖碗的盖可以在任意位置悬停。“盖代表天地,碗则代表人,任意悬停寓意着我命由我不由天的追求和向往。”
72道工序练就陶瓷界的“六边形战士”
华光国瓷演绎着传统产业“文化赋能”的蜕变,而科技的赋能则让其逐步进化为行业界的“六边形战士”。从APEC国宴到百姓餐桌,华光用“无铅抗菌”技术重新定义陶瓷标准。瓷可抗菌,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抑菌率达到100%。釉无铅,历经三年最终在2006年成功研发,并获得国家发明专利,如今产品铅镉溶出量为零。
研发的道路从来不是一帆风顺的,华光国瓷副总经理技术总监张宁讲述了这背后的故事。无铅釉历经三年研发,曾因合格率降至50%以下面临抉择。但随着配方的调整,多方面的请教学习,合格率从40%、80%,一直冲到现在97%,数字背后是华光“做世界最好陶瓷”的信念。
200℃温差炸不裂,则是华光国瓷的又一项技术“绝技”。天然矿物骨质瓷是华光三大自主创新材质之一。不同于传统以动物骨粉为原料的骨瓷,华光以天然磷矿石和石灰石经高温煅烧合成,其中磷酸三钙含量达95%以上,瓷质细腻通透、釉面光滑润泽。热震性更是达到200℃,远超国际标准的140℃。何为热震性200℃?张宁解释道,骨质瓷从200℃到20℃急冷急热一次不炸,这就是热震性。
实现突破的背后离不开团队一次又一次的攻坚克难。张宁介绍,热震性200℃的突破首先是使用合成骨炭,再者就是配方的优化、烧成温度的调整等。此外,抗摔性也是他们在持续攻坚的方向。
72道工序则演绎了从一团普通的泥土到精美瓷器的蜕变过程。标准原料磨50个小时、过筛除铁,通过加工、沉浮,把泥段送入生产线,再经过多次烧制、拣选、烤花等,最终获得一件瓷器作品。每一件产品经过72道工序的打磨,最终达到“国宴级品质”。
国宴品质、匠心呈现
背后有这样一支队伍
走进华光产品展厅,从APEC北京峰会到上合青岛峰会,从国庆60周年到央视春晚,它用一件件精美瓷器向世界递出一张张闪亮的名片。
2014年北京APEC峰会,华光国瓷以“国彩天姿”系列亮相,向世界呈上一席“中国彩”;2018年上合青岛峰会,“千峰翠色”系列彰显瓷器温润,华青瓷惊艳亮相。在这背后离不开一支强实力团队的精心打磨,5位国家级陶瓷艺术大师、60位省市级大师、12位国际艺术大师,他们用匠心为好产品助力。
孙庆萍是华光国瓷设计艺术中心总监、中国陶瓷艺术大师,APEC峰会“国彩天姿”系列便是出自她和团队之手。谈起当年创作的点滴,“不知道熬了多少个大夜”是她最深刻的记忆之一。
在她眼里,一个设计从无到有、从0到最终落地,从自己的思维创作到最后画稿创作,再到产品落地,这是一个漫长而又痛苦的过程。“国彩天姿”创作之时刚好是文化崛起的时候,强调对传统文化的挖掘,加之孙庆萍对中国古典文化和各类纹饰的喜爱,于是便有了传统文化和陶瓷文化的融合再创造过程。“在设计这套作品的时候,我对成化斗彩非常喜欢,并对其进行迭代升级,5个颜色增加了12色,5种花卉代表不同花语,都有美好的寓意。”孙庆萍说。
设计出样式并不是终点,如何把花样和国宴菜品更好地结合起来也是孙庆萍需要重点考虑的内容。为此,孙庆萍不知道又熬了多少个大夜。夜深人静时刻,她反复地创作、对比色彩关系、线条关系,为得就是将这56件套器具都穿上完美外衣,反复地调配将最完美的作品呈现在世界面前。
从一团泥土到国宴用瓷,华光国瓷以72道工序淬炼“六边形战士”,让敦煌飞天、莲花藻井在釉色中苏醒。无铅抗菌、200℃热震性,用科技守护健康;斗彩增辉、国宴登场,匠心致敬时代。让china瓷器恒久闪耀China光芒,成为全球共赏的东方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