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电淄博公司:四季如约 守护万家暖流

摘要 作为肩负淄博中心城区供热任务的主力军,华电淄博公司已于11月2日启动热网循环,11月14日,供热运行全面达标稳定。

△华电淄博公司厂区绿化成景

△孟帅随时关注换热站设备运行情况

△吴曰俭在进行设备巡检

风添寒意,日影渐短,汩汩暖流随冬日的脚步翩然而至。作为肩负淄博中心城区供热任务的主力军,华电淄博公司已于11月2日启动热网循环,11月14日,供热运行全面达标稳定。

温暖守护,一如既往。这家央企始终以稳健的步伐,履行着温暖万家的承诺。

车间里的“保暖硬功夫”

10月30日,华电淄博公司汽轮机运转层内,焊花不时溅起,映着检修人员专注的眉眼——他们正俯身对机组进行技改作业,扳手转动的节奏里,藏着供热季来临前的紧迫感。这只是华电人为供热提前蓄力的一个缩影。

今年3月份,上一轮供热刚结束,检修人员便开启了下一轮供热准备工作,解体检查所有供热设备,连细微的部件磨损也不放过,最终排查出19项潜在隐患,全部整改到位,从源头掐断设备故障可能影响供热的“苗头”。

为了让今冬暖流又稳又足,华电淄博公司生产技术部自6月份起便按下“加速键”,全员齐心协力推进供热设备检修和机组改造。

5号机组率先“换芯”——山东区域的首台套主机DCS系统(分布式控制系统)国产化改造,原进口设备退场,“中国芯”登台,在响应自主可控号召的同时,更让机组控制多了份稳稳的底气。华电淄博公司副总工程师、生产技术部主任吴曰俭介绍:“改造后的机组能灵活应对低负荷工况,即便供热期负荷波动,也能稳稳‘扛住’。”

6号机组季节性检修期间,还上演了一场“抢工战”。彼时,关键供热部件——采暖抽气快关阀出现故障,一旦失灵,对外供热汽源将直接中断。更棘手的是,设备采购周期长,发现问题时工期已过半。关键时刻,生产技术部汽机专工贾生浩带着5人突击队扎进现场,连续奋战两天两夜,自主完成设备拆装、调试,硬是在期限内啃下这块“硬骨头”,守住了供热“生命线”。

精益求精在四季,温暖在线每一冬。

从设备检修到技术改进,华电淄博公司正以硬核实力,让能源利用更高效,为千家万户的冬日温暖保驾护航。

煤场上的“保供攻坚战”

“哐、哐、哐……”铁锤不断砸在板结的湿煤上,煤块终于裂开一道缝,细碎的煤渣溅到卸煤工人的工装上,与雨水混在一起,在深蓝布料上晕出深色斑痕。

10月的淄博,被连绵阴雨包裹。这样与湿黏煤鏖战的画面,在华电淄博公司的煤场里,日复一日地持续了半个多月。

往日松散的煤炭吸饱雨水,变成沉甸甸、黏糊糊的“黑面团”,死死扒住翻车机、采样机和输煤皮带,原本顺畅的卸煤流程彻底“卡了壳”,这里成了保供的“特殊战场”。

“山西五寨来的煤车淋了两天雨,卸载肯定会有堵塞!”燃料分场负责人一声吼。话音刚落,列车停稳,翻车机便启动翻转,湿黏煤“轰”地倾泻而下,预想中的堵塞很快显现。

没有片刻耽搁,大家伙儿扛着工具冲了上去,或敲击槽壁、或挥铲清淤,一锤一铲间,湿黏煤接卸工作在雨中有序推进。泥泞裹住裤脚,雨水打湿衣襟,可没人停下动作,湿黏煤的接卸工作就这样在雨里有条不紊地推进着。

往日,清理一节车厢的剩煤只需3分钟,如今受连续堵塞影响,单节清理时间最长达1小时。巨大的工作量让工作人员从白天忙到晚上。“多卸一吨煤,百姓家里就多一分暖”,这成为大家咬牙坚持的信念。

10月底,供热前的煤储备量终于达标。望着煤场里堆得满满当当的“黑金山”,燃料分场的职工们这才暂时松了口气:“有了这些守住千万家庭暖冬的‘口粮’,心里才踏实。”

这份保供的底气,也离不开技术的升级。作为供热的能量源头,燃料分场的输卸煤工作承载着大量基础任务,如今,分场的少人值守项目综合治理已实现全覆盖,改造后输卸煤系统从原来的80人减少到55人,智能化设备减轻了日常运维压力,也让整体效率更有保障。

为确保今冬供热万无一失,燃料采购部早早按下“备战键”。10月初,工作人员主动放弃假期,直奔山西、陕西的各个矿点,用脚步为冬季储煤打好“前站”。“煤质是底线,半点不能松!”这是燃料采购部全员刻在心里、落在行动上的坚守。

调运员白天驻守在矿区站台,盯着煤堆验质、跟着监装;夜里分析市场动态,根据价格变化调整采购计划,忙得连轴转。为了兼顾“安全库存”与“经济库存”,部门细化每日发运表,靠视频会实时沟通调运细节,还提前备好应对恶劣天气的预案,全员劲往一处使,既保供应稳定,也为公司争效益,让供热“生命线”始终通畅。

服务里的“暖民贴心事”

冬日暖流,源于四季耕耘。

“9月16日启动换热站注水,目前所有供热站已完成注水打压;今年新增3座换热站,总数从44座增至47座……”10月30日,华电淄博公司华星热力副总经理杨斌翻开随身携带的笔记本,向记者介绍起供热前的准备工作。

密密麻麻的字迹不仅记录着供热筹备的每一步细节,更是华电淄博公司华星热力为2800万平方米总供热面积全力以赴的民生担当。

走进华星热力的调度集控室,新启用的智慧供热平台成了“智慧大脑”。大屏幕上,每座供热站点的入网面积、采暖方式、实时供水状况清晰可见,左上角的客服统计模块更是一目了然——总呼入量、坐席接通量、派单量、工单完成量动态更新,让供热服务的每一个环节都“看得见、管得清”。

“新上的平台把客服、缴费、生产三个系统打通了,以前需要人工记录,现在直接网上下单,效率提高了不少。”杨斌指着屏幕介绍。

为应对供热前的咨询高峰,客服席位从4个增至5个,确保市民诉求能及时响应。客服中心里,工作人员梁舒堂刚挂断一通电话——一位租客因不清楚新租房的供热户号来电求助。“您可以关注华星热力微信公众号,用手机APP查询户号、缴纳暖气费,不用跑营业厅,省时又省力。”他耐心解答。

客服中心工作人员苏嫣告诉记者:“现在平均每天每个客服人员要接60多个电话,问题大多集中在供热初期暖气管道不热和管道漏水问题上,客服人员会实时同步报修信息,确保维修人员精准上门,快速解决问题。”

在一线换热站,温暖的守护同样不停歇。

在淄博经开区盛世康城换热站,站长孟帅正忙着日常巡检,对各个设备检查完毕后都会仔细记录数据。他负责的换热站覆盖3个小区20余万平方米的供热面积,从主管网输送来的高温水,要在这里完成热量转换,才能变成适宜居民使用的暖流,抵达每家每户。

为了今年供热万无一失,各换热站从9月份就开始准备注水、打压、调试阀门,把管道可能存在的跑冒滴漏问题提前排查整改。

巡检间隙,孟帅手机上的供热云平台弹出一条工单:“盛世康城4期64号楼需开锁闭阀”。他立刻拎起工具包赶往64号楼,对路线了然于心的他短短几分钟就抵达居民家门口。打开楼道里的阀门后,孟帅还特意叮嘱:“打开球形阀门后,要注意观察漏不漏水。”从平台派单到问题解决,全程高效顺畅,这正是智慧化手段与一线服务结合的生动缩影。

凛冬虽寒,初心炽热。

从一线阵地的攻坚克难,到能源保障的风雨无阻,再到服务场景的温暖传递,华电淄博公司正是以这样一场贯穿四季的扎实筹备,将“三重担当”融入奔涌的暖流,兑现着“以坚守赴冬约”的庄严承诺。

编辑:王蓓蓓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头等网立场。

如有版权异议,请点击查看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