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身,真合身!这个冬天再也不怕冷了。”11月14日,从镇残联工作人员手中接过崭新的加厚羽绒服时,桓台县果里镇残障人士李慎修激动地说。
这个温暖场景源自桓台县“微光成炬·共圆残疾人微心愿”活动。连日来,一场从细微处提升残疾人群体幸福感的爱心行动,正驱散冬日寒意,传递阵阵暖流。
在果里镇残联理事长孙爱花的办公桌上,一本厚厚的“微心愿”征集册记录着残障人士最朴素、最急切的期盼。“通过对全镇残疾人家庭摸底排查,我们共征集‘微心愿’300余个。”孙爱花介绍,这些心愿具体而微,从御寒棉衣、助行拐杖到便捷热水壶,都是残疾群众日常生活迫切需要的物品。
为确保爱心精准送达,桓台县残联联合爱心公益组织成立工作组,逐户走访这些拥有“微心愿”的家庭。“我们必须亲眼确认衣物鞋帽尺寸,了解家庭物品使用情况。”孙爱花表示,这个过程既是对“微心愿”的再确认,也是对困难家庭情况的再摸底。
对于暂时难以实现的“微心愿”,当地创新设立“心愿蓄水池”。“我们将持续关注,待条件成熟时继续帮助他们圆梦。”孙爱花说,这个机制确保了爱心行动的延续性,不让任何微小心愿落空。
在点亮“微心愿”的同时,桓台县构建的多层次救助体系,更托举起困难群众的人生期盼。起凤镇夏四村村民巩象玲如今能在自家院子里轻松散步,而数月前,她还因双腿膝关节严重磨损,每走一步都疼痛难忍,“从屋里到院门口都得歇好几次。”巩象玲说。
转机始于桓台县民政局“慈骨康宁”慈善医疗救助项目。今年8月,巩象玲在起凤镇一家整骨医院完成右膝关节置换术,她欣喜地说,“现在走路腿不疼了,国家补助还让我省下2000多元医疗费,非常感谢这个救助项目。”
从步履维艰到行动自如,巩象玲的经历成为桓台县社会救助工作的生动缩影。
“我们开通爱心复明、血液透析等慈善医疗救助绿色通道,大幅简化审批流程。”桓台县民政局副局长于希鹏介绍,今年以来,该通道已累计为200余名困难群众减免医疗费22.49万元。同时聚焦困境儿童,实施慈善助学、爱心助孤工程,为150余名孤困儿童发放助学金、生活补贴26.4万元。
与此同时,桓台县持续深化“民小暖”特殊困难家庭照护救助服务品牌。在荆家镇特困供养人员陈大爷家中,照护员小王不仅帮陈大爷打扫卫生、整理床铺,还细心地为他修剪指甲、陪他唠家常。“小王每周都来,比自家孩子还勤快!”陈大爷感慨道。
这种“私人定制”式服务已覆盖全县718户分散特困供养人员。目前,桓台县正在对1064名特困和低保重度失能人员开展失能等级评估,据此提供差异化、精准化照护服务,让他们享受专业温情的医疗照护。
如何确保救助政策如阳光般普照每个角落?桓台县通过“线上大数据预警+线下进村入户走访”组合拳,推动救助政策主动找人、精准送达。借助民政、医保、教育、残联等多部门数据共享和智能比对,系统能敏锐捕捉群众生活中的急难风险,一旦发现预警信息,基层社工和村干部会立即上门核实,及时送达救助服务。
“我们努力让符合救助条件的困难群众及时被发现、迅速获帮扶。”于希鹏表示,桓台县将持续深化“物质+服务”综合救助,让低保、特困家庭既获得物质保障,又享受心理关怀和照护服务,真正提升生活质量。
一例例成功的慈善手术,一次次贴心的照护服务……在桓台县,一个个“微心愿”的实现,如星火汇集,凝聚成温暖人心的磅礴力量,让幸福底色愈发浓厚,温暖着每个人的心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