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推进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示范试点项目建设,进一步加强基层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5月19日,由淄博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主办、淄川区卫生健康局承办的山东省“国医堂基层中医药传统人才培养新模式”试点项目启动仪式暨淄博市“六经学术体系”培训班成功举办。

淄博市卫生健康委党组成员、副主任,市妇幼保健院党委书记宋占帅出席会议。山东省名中医药专家、山东省中医药研究院中医基础研究所(针灸研究所)所长孙付军教授应邀开展培训。启动仪式由市卫生健康委中医药管理科科长刘兴锋主持。

各区县、功能区卫生健康部门分管领导及职能科室负责人;二级及以上中医医院分管领导及业务负责人;山东省中医药特色疗法基层推广师资骨干;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分管业务院长;淄川区部分医疗机构相关负责同志200余人参会。





启动仪式上,来自市市级机关医院、高新区、张店区、淄川区、桓台县的五位首批市级试点单位师资骨干代表依次交流了“六经学术体系”的心得体会,精彩的分享让与会人员对“六经学术体系”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宋占帅表示,此次启动的试点项目,是省中医药管理局立足全省中医药工作实际,针对基层人才培养的痛点难点推出的创新举措,也是推动中医药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跃”。淄博作为全省首批“国医堂基层中医药传统人才培养新模式”试点市,一要提高站位,强化责任。各区县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要发挥纽带桥梁作用,将试点项目纳入年度重点工作,借鉴我市首批试点单位的经验做法,制定项目培养方案,统筹资源、强化保障,为人才成长营造良好环境,确保人才培养与基层需求精准对接;二级及以上中医医院要发挥龙头引领作用,开放优质资源,推动“学、研、用”一体化发展;通过上下联动、多方协同,形成“培养一个、带动一片”的人才辐射效应。二要学以致用,注重实效。希望参培学员珍惜宝贵机会,带着临床问题学,在课堂上多思考、多提问、多交流,在实训中多操作、多复盘、多沉淀,深研孙教授的学术精髓,将针法、经方、脉诊等特色技术转化为服务群众的实际能力,努力把所学转化为解决基层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的“硬功夫”,不断夯实理论基础,锤炼实践技能,厚植为民情怀,服务基层群众。三要传承创新,激发活力。中医药振兴发展需建立可持续的人才培养体系。今后,我们将进一步完善中医药人才成长激励机制,紧抓试点成效追踪,将培训成效与评优评先等挂钩;搭建“名医工作室”“技术推广站”等平台,促进师资骨干人才发挥“传帮带”作用,形成“培养-使用-评价-激励”闭环管理,打造“永不结业”的中医药人才成长空间,让基层中医药人才有干劲、有奔头,为中医药事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持久动能。



启动仪式后,孙付军对现场骨干进行理论授课和实操带教。孙付军教授系统阐释了六经学术体系的形成脉络,并对通经针法、阴阳平衡透刺针法、扶阳针法等六经学术体系中医药特色疗法进行实操培训,受到学员们的广泛好评。

此次活动的举办,标志着淄博市“国医堂基层中医药传统人才培养新模式”试点工作全面开展。下一步,淄博市将深入推进试点工作开展,全方位加大政策支持,建立基层中医传统人才培养长效机制,培养出一批“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基层中医药传统人才,形成 “一人带动一方” 的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新格局,为中医药事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