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5世界预防中风日:科学防治卒中,守护生命绿洲

摘要 当前,我国每年新发脑卒中患者约200万,致残率高达75%,夏季更是“热中风”的高发期。值此宣传日之际,淄博一四八医院神经内科呼吁:科学防治卒中,需从认知、预防到急救全链条发力。

每年的5月25日是中国“世界预防中风日”,旨在提升公众对脑卒中的认知与防治意识。作为神经内科领域的“头号杀手”,脑卒中以其高发病率、高致残率和高死亡率威胁着中老年人的健康。当前,我国每年新发脑卒中患者约200万,致残率高达75%,夏季更是“热中风”的高发期。值此宣传日之际,淄博一四八医院神经内科呼吁:科学防治卒中,需从认知、预防到急救全链条发力。 

一、卒中现状:不容忽视的“生命危机” 

脑卒中(中风)分为缺血性和出血性两类,占脑血管疾病总发病率的85%和15%。其危险因素既包括不可干预的年龄、遗传因素,更与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吸烟、肥胖等可干预因素密切相关。夏季高温环境下,人体大量出汗导致血液黏稠、血压波动,脑卒中风险较平时增加66%,被称为“热中风”。数据显示:中国每12秒有一人新发脑卒中,每16秒有一人因此死亡;约75%的幸存者遗留肢体瘫痪、语言障碍等后遗症。

二、科学预防:三级防线构筑健康屏障

1. 一级预防:控制危险因素

基础病管理: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是卒中核心诱因。规律用药、定期监测血压/血糖/血脂(如血压控制目标<140/90 mmHg)可降低60%的发病风险。  

生活方式干预:  

饮食:采用“地中海饮食”模式,多摄入蔬果、全谷物、鱼类,减少盐(每日<5克)和动物脂肪;  

运动:每周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可降低20%-30%的卒中风险;  

戒烟限酒:吸烟者卒中风险增加2-4倍,酒精摄入应限制在每日25克以内。  

2. 二级预防:识别预警信号

卒中发作前常出现短暂性脑缺血(TIA),识别可用:“BEFAST”口诀:平衡失调(Balance)、视物模糊(Eyes)、面部歪斜(Face)、肢体无力(Arms)、言语不清(Speech),需立即就医(Time);  

“中风120”法则:1看脸不对称,2查双臂是否单侧无力,0听语言是否清晰。  

3. 三级预防:急救与康复并重

黄金4.5小时:缺血性卒中发病后4.5小时内静脉溶栓可显著改善预后,每延迟1分钟,190万脑细胞死亡;  

康复治疗:发病后3个月内是康复黄金期,通过运动功能、感觉功能、认知功能康复治疗,82%患者可恢复生活自理能力。  

三、夏季防护:破解“热中风”风险  

夏季高温环境下需重点关注:  

1. 科学补水:老年人每日饮水1500-2000毫升,采用“多次少饮”原则,避免血液黏稠;  

2. 合理控温:空调温度设定26℃,室内外温差≤7℃,避免血管应激收缩;  

3. 药物调整:慎用利尿剂、过量降压药,防止血容量骤降诱发血栓。  

作为卒中防治的核心科室,淄博一四八医院神经内科通过建设绿色通道,实现“入院-影像检查-溶栓”60分钟内完成,提升救治效率;开展义诊与筛查,做好血压/血糖检测,识别高危人群;组织健康宣教,利用短视频、讲座普及卒中知识,多维度守护脑健康。  

脑卒中虽凶险,但可防可控。从控制“三高”到识别预警,从科学急救到规范康复,每一步都是守护生命的关键。值此5.25世界预防中风日,让我们携手构筑防卒中战线,让健康与希望同行! 

编辑:王蓓蓓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头等网立场。

如有版权异议,请点击查看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