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7日,省疾控局派出的疾控监督员制度试点评价专家组,深入淄博市中心医院、北大医疗鲁中医院、源泉中心卫生院等试点单位,对淄博市疾控监督员制度试点工作开展实地评价。专家组现场调研指出,淄博市通过分级联动、精准施策的创新机制,已初步构建起覆盖全市的公卫安全防护网,其“三项清单”“三色预警”“一线工作法”等特色做法为全省试点工作提供了可借鉴的“淄博经验”。




淄博市高度重视疾控监督员试点工作,试点工作开展以来,在省疾控局坚强领导下,我市以疾病预防体系体制改革为抓手,创新工作方法,拓宽工作思路,强化指导监督。
分级联动、领航驱动,全市试点工作“一盘棋”统筹推进
一是建立“111”组织领导机制。市、区(县)两级卫生健康部门、疾控机构、试点医疗机构各设立1个领导小组,区(县)领导小组组长是市领导小组成员,市里领航,市区(县)联动,确保试点工作全市“一盘棋”统筹推进。二是系统制定工作方案和配套文件。在充分学习上级文件并调研本地工作实际的基础上,市里统一编印了《工作方案》《工作制度》《培训制度》《业务管理办公室工作要求》《工作流程》《培训参考资料》等制度文件,试点区县、试点单位均因地制宜地制定了相应的工作方案和配套文件,推动试点工作规范化、制度化。三是精挑细选试点单位和监督员。在前期摸底的基础上,精心选取了张店、博山、临淄、高青4个区县,20家医疗机构,其中,公立医院12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4家(含1家紧密型医共体),社会办医院4家;遴选专职监督员20人,组建涵盖多专业领域的市级专家指导团队65人,既能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撑,又能作为兼职监督员提早熟悉相关工作,为后续轮换及AB角设置奠定基础。沂源于2025年1月积极参加疾控监督员制度试点工作。四是分层分级培训。组织市级专家对全市疾控监督员开展专题培训,各疾控监督员对医疗机构内疾控专员、疾控联络员开展针对性培训,疾控专家团队轮流进医院对公共卫生人员及临床一线大夫进行专业培训指导,全面提升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业务水平和履职能力。截至目前,累计开展各类培训68轮次,参训人员1300余人次。五是建立高效有序的工作模式。为专兼职监督员统一发放聘书、工作证,安排了专门办公场所和所需办公设备,开通了查看医院HIS、LIMS及相关系统权限。监督员首次派驻医疗机构后,短时间内形成了对各试点医疗机构的摸底报告,业务管理办公室牵头严格执行“周报告、月分析、季汇总、年总结”的工作制度。六是搭建比学赶超的业务擂台。建立全市疾控监督员工作群,邀请各领导小组组长入群,引导大家积极发布工作动态,互相沟通交流,比学赶超。建立每月阶段总结制度,总结工作经验,协调解决难点堵点问题。







因地制宜、精准施策,全市试点工作“一张网”创新推进
结合试点医疗机构地域特色和诊疗特点,坚持问题和需求导向,在多个领域推动疾控监督员工作走深走实。一是系统督导传染病防控工作。疾控监督员在督导医疗机构推进国家传染病前置软件监测预警系统建设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我市首批部署安装前置软件的29家医疗机构,已全部转入正式网运行,正式应用率达100%。为疾控监督员开设账号,强化疾控监督员在传染病监测预警和风险评估方面督导和监测提醒作用。比如,市疾控中心派驻疾控监督员通过前置软件系统核查与现场督导相结合的方式,督促指导4家市属试点医院前置软件监测数据网报一致率连续30天达标,通过下发问题反馈清单,推动医院建立“首诊医生负责制+公卫科复核”双报机制,传染病报告及时率、准确率得到显著提升。二是促进医防协同机制深度融合。创新“组团式”医防融合模式,市疾控中心4名专职监督员联合卫生应急、传染病防制、免疫规划、慢性病防制、公共卫生监测干预、健康教育等专家,对4家试点医院进行针对性督导监督。比如,在市传染病医院,成功构建“三位一体”的艾滋病管理模式,30天内抗病毒治疗启动率从60%跃升至100%;同时,首推“四位一体”丙肝防治模式,全市新报告病例的核酸检测率由43.9%大幅提升至95.2%,相关经验已被作为全省典型案例上报至国家疾控中心。再比如,博山区在疫情处置过程中,实施医疗机构法定报告流程和疾控监督员报告双报告制度,疾控监督员能第一时间介入,协助疾控机构、医疗机构快速开展疫情处置。三是有序推进免疫规划工作。疾控监督员通过精准识别疫苗接种日常管理中的薄弱环节,跟进指导,试点医疗机构预防接种工作质量得到了整体提升。比如,临淄区淄江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预防接种门诊7岁以上受种者信息采集率由81.86%提升至99.65%;张店区电子预防接种证和爱山东/金苗宝预约预防接种服务均实现推广应用。四是定向指导职业卫生工作。疾控监督员针对试点医疗机构职业卫生查体内部管理存在的问题,建立工作台账,跟进整改过程,消除执业隐患。例如,北大医疗鲁中医院职业卫生查体中心存在个案查体信息上报率、及时率低的问题,经督导整改后形成省平台数据“实时上传+手动上传”双轨报送机制,查体个案上报率和上报及时率均提高并保持100%。五是常态督导感染控制工作。疾控监督员区分不同级别医疗机构对症施策,以医疗废物的分类收集、暂存、转运为督导重点,成为院感控制工作的指导员。例如,临淄区开展的医疗机构院感消毒能力提质行动,对诊疗区域以及患者和医务人员频繁接触的场所进行定期、彻底消毒,并开展消毒质量监测工作,整改达标率100%。六是有效提升健康教育水平。创新形式,用老百姓听得懂、喜欢看的方式普及健康知识。比如,高青县打造“线上+线下”立体化健康教育模式,监督员化身“健康主播”,通过直播答疑、短视频传播等方式,为群众带来指尖上的健康,相关经验获《健康网》报道。七是合作交流更加紧密。疾控中心与试点医疗机构在科研项目、学科建设、技术合作、人才培养、业务培训等方面链接更加密切,形成一系列成果,为疾控监督员制度试点探索新路径。比如,临淄区疾控中心与淄博市市立医院紧密联合,共同承办临淄区卫生系统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技能竞赛;共同举办2024年临淄区不明原因肺炎聚集疫情应急处置联合演练;合作的《基层医务人员布鲁氏菌病健康教育干预前后诊疗效果分析》文章,已被《预防医学论坛》录用。







三、全面梳理、系统总结,全市试点工作“淄博模式”初步成形
一是以“三项清单”为基础,实现“组团式”把脉问诊。为了消除专职疾控监督员专业限制,采取抽调多名不同领域专家组成指导组,对派驻单位进行“组团式”实地业务指导。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业务督导清单、问题反馈清单、整改销号清单“三项清单”,在查摆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效推动了医院各项业务和服务规范化。
二是以“三色预警”为依托,实现精细化分类管理。各专职疾控监督员深入医疗机构相关科室全面排查,对发现的院感防控、医废管理、生物安全等问题及时向医疗机构发出红(高风险)、黄(中风险)、绿(低风险)“三色”预警通知单,提醒医疗机构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三是以“一线工作法”为手段,实现“真需求”式业务融合。疾控监督员派驻期间采用“日常监督+转科指导”工作法,深入临床科室一线,以“医”的角度提出“防”的方案。坚持问题导向和医疗机构需求,遵循“一院一策”原则,融合自查与督导、线上与线下、综合与专项方式,协调专家组提供精准“靶向”指导,助力解决实际难题。在法定传染病报告、院感防控、免疫规划、健康教育等领域,全市疾控机构和医疗机构联合开展业务指导、主题宣讲等活动150余次。




下一步,淄博将继续加大专家对医疗机构“组团式”把脉问诊力度,鼓励医疗机构向业务管理办公室提需求,统筹“订单式”提供公共卫生服务新模式,切实推进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关口前移,努力提升全市传染病疫情防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的能力,更好为人民群众生命健康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