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一君《刻瓷艺术创作的匠工蕴道和语境内涵》

摘要 8月2日上午,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陶瓷艺术大师王一君以《刻瓷艺术创作的匠工蕴道和语境内涵》为题,为全体学员带来了一场精彩的学术分享。

8月2日上午,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陶瓷艺术大师王一君以《刻瓷艺术创作的匠工蕴道和语境内涵》为题,为全体学员带来了一场精彩的学术分享。美术与设计学院任允鹏教授参加此次活动。讲座由项目负责人怀康教授主持。

讲座内容

王一君老师在讲座中阐释了陶瓷艺术的多维价值:“陶瓷作品不仅具有陈设与实用功能,更深层的意义在于承载文化传承。”他强调,瓷器本质为“器”,唯有当创作者倾注思想、熔铸文化,才能使器物内蕴灵动之气,点通观者灵犀。

他说:“陶艺的传承不应囿于对‘正宗’的刻板追寻。他强调刻瓷艺术的突破亟待破除惯性思维,需从工艺改进和原材料更科学地调配等维度进行系统性重构,方能使传统陶瓷焕发时代生命力。”

针对刻瓷技艺,他指出:刀触、角度、力度、弧度、速度、频率,这些手法细节很重要。创作时眼神专注,对每一个细节精益求精,力求用极近完美的技艺赋予每一件陶瓷作品以生命。

讲座间隙,他为学员展示了自己的部分作品与大家展开交流讨论。在这场即兴的器物对话里,陶瓷不再是静默的展品,而成为直击心灵的信使。当作品收回匣中,釉光残留的视觉记忆与刀笔碰撞的思维火花,已在学员眼中燃起新生的创作星火。

最后王一君老师表示,传承与创新并重,工匠大师不只是单纯的手艺技术,制高点是丰富的知识结构、开阔的眼界认知,匠工蕴道灵活把握材料性、设计性、文化性、工艺性、功能性等,融会贯通知其所以然,创造转化创新发展,接续传统文化、构建产业生态、为发展蓄能。未来,王一君老师希望可以创作出更好融入生活、与时代同频共振的作品,活化齐鲁文脉、讲好中国故事。

王一君老师的讲座以其深厚的学养与饱满的激情,为学员们呈现了一场思想盛宴。其论述既具学术纵深感,又富艺术感染力,不仅提供了宝贵的学术资源,更以振聋发聩的洞见,点燃了学员对陶瓷艺术传承与创新的思考。

讲座结束,项目负责人怀康教授为王一君大师颁发授课教师聘书并同与会人员一起合影留念。

专家介绍

王一君,全国人大代表、全国劳动模范、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人社部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领创人(琉璃)、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陶瓷艺术大师、硕士研究生导师、正高级工艺美术师、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山东省政协常委、山东省非遗项目(刻瓷)代表性传承人。自2003年开始,受邀国礼陶瓷艺术创作,十二年来多次为党和国家领导人创作国礼陶瓷艺术作品,因此,王一君被称为“国礼艺术大师”。

编辑:王蓓蓓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头等网立场。

如有版权异议,请点击查看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