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杰《绘画与刻瓷艺术》

摘要 8月6日上午,山东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淄博市文联副主席、淄博市美术家协会主席范杰以《绘画与刻瓷艺术》为题,为全体学员带来一场精彩的学术分享。

8月6日上午,山东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淄博市文联副主席、淄博市美术家协会主席范杰以《绘画与刻瓷艺术》为题,为全体学员带来一场精彩的学术分享。山东理工大学美术与设计研究院院长宋力,美术与设计学院院长吕群星参加此次活动。讲座由项目负责人怀康教授主持。

讲座内容

图片

讲座中,范杰主席阐述了绘画与刻瓷艺术的关系,指出二者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关系紧密。

第一在艺术表现方面:绘画是刻瓷艺术的基础,刻瓷是绘画的立体呈现。第二在创作技法方面:刻瓷艺术在发展中借鉴了诸多绘画技法,刻瓷艺术独特的制作工艺也为绘画创作带来了新的思路和灵感。第三在艺术风格方面:时代风格的一致性,绘画与刻瓷艺术都受所处时代文化、审美观念影响,具有相同的时代风格。地域风格的相似性,不同地域的绘画和刻瓷艺术都有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色。第四在审美价值方面:审美理念相通,绘画与刻瓷艺术都注重传达情感、意境和审美情趣,追求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和审美价值,都遵循形式美法则,如对称、均衡、节奏、韵律等,以实现作品的和谐统一,给人美的享受。

图片

他强调艺术创作理论是探讨艺术创作过程、规律、方法及本质的理论体系,涵盖多个维度,核心内容包括:创作主体与动机、创作过程、创作方法与流派、艺术与现实的关系。

图片
图片

范杰主席说:“刻瓷是一门融合绘画、雕刻与陶瓷工艺的传统艺术,学习和创作需兼顾技艺传承与个人表达。刻瓷是绘画的材质化延伸,以特制的工具(如刻刀、钻笔等)在瓷器表面刻划、雕琢,通过线条、点面组合形成图案或文字,利用瓷面的釉色与刻痕的对比呈现效果。其核心是 ‘以刀代笔’,兼具 ‘硬材质上的软表现’特点。刻瓷的魅力在于‘刀与瓷的对话’—— 每一道刻痕都是不可复制的,正如记忆的独特性,创作时既要尊重材质的特性,也要让工具成为情感的延伸。刻瓷创作是‘构思→转化→雕刻→呈现’的连贯过程,既需要绘画的审美功底,也需要对材质和工具的精准掌控,最终让冰冷的瓷器通过刻痕‘说话’,传递创作者的想法与情感。”

图片
图片

讲座尾声,范杰主席现场挥毫作画并辅以精到讲解,凭借其深厚的学术造诣与精湛画功,为学员们奉上了一场精彩的学术分享。其论述兼具学术纵深与艺术感染力,不仅提供了丰厚的学术滋养,更激发了学员们对绘画与刻瓷艺术融合的创造性思考。

图片
图片

讲座结束,美术与设计学院院长吕群星为范杰主席颁发授课教师聘书并同与会人员一起合影留念。

专家介绍

图片

范杰,笔名大川,山东泰安人,1967年7月出生,毕业于山东泰山学院美术系。第十次、十一次全国文代会代表、中国美术家协会第十次美代会代表、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培训中心导师、山东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淄博市文联副主席、淄博市美术家协会主席、民进淄博市委文化艺术委员会主委、山东省齐风画院院长、山东理工大学美术学院研究生导师、淄博师专客座教授、第十届山东省泰山文艺奖美术类评委。

编辑:王蓓蓓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头等网立场。

如有版权异议,请点击查看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