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青年学子与城市双向奔赴 ——淄博市技师学院技能强校纪实

摘要 在第三届全国技能大赛赛场上,来自淄博市技师学院的年轻选手们凭借扎实的专业技能和顽强的拼搏精神,在9个参赛项目中一路过关斩将,最终斩获1枚银牌和5个优胜奖

金秋郑州,硕果飘香。在第三届全国技能大赛赛场上,来自淄博市技师学院的年轻选手们凭借扎实的专业技能和顽强的拼搏精神,在9个参赛项目中一路过关斩将,最终斩获1枚银牌和5个优胜奖,尤其在信息通信网络运行管理项目实现省市在该赛事的历史性突破,尽显学院深厚底蕴与强大实力。

从以往大赛的奖牌佳绩,到如今的历史性突破,淄博市技师学院为何能屡屡在全国舞台上“破圈”?答案不仅在赛场上,也在校园里、课堂里、车间里,更在服务淄博这座工业城市转型发展的脉动中。

赛场就是课堂,奖牌就是答案

在第三届全国技能大赛的赛场上,5天比赛期间,9个参赛项目有6个项目获奖,这样的殊荣,是淄博市技师学院参赛团队用实力拼搏而来的。

这样的成绩并非偶然。过去几年里,淄博市技师学院在技能竞赛领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先后承办了世界技能大赛山东省选拔赛等省级一类比赛50余项,在国家级大赛中成绩稳居全省同类院校前列。仅在全国技工院校教师职业能力大赛中,该院就累计获得11个一等奖、5个二等奖,总成绩名列全国前茅。

“比赛不只是比高低,更是推动教学改革的杠杆。”淄博市技师学院副院长王玉环说,学院已经把技能竞赛当作教育教学质量的“试金石”。

在学院的实训车间,智能制造工程系高鹏老师至今忘不了自己参加大赛的经历。那一次,他从校赛一路过关斩将晋级全国总决赛,最终收获一等奖。“比赛会让你不断学习、不断创新,继而将这样的拼劲带给学生。”该系主任孔凡宝说,如今他的学生也接连在省赛、国赛中获奖,实现了师生连续获奖的传承。

赛场的光芒照进课堂,也映亮了学生的未来。电气装置专业学生高岩朝回忆起备赛的日子,凌晨的实训场地,反复的练习、手上的伤口……“所有的辛苦付出都是值得的,当我站在颁奖台上时,感觉人生打开了新的大门。”

技能大赛已成为淄博市技师学院教育链条上的关键环节。它不仅让学生收获技能和荣誉,更为学校积累了改革经验,推动课程与产业标准接轨。可以说,每一枚奖牌背后,都是学院追求教育质量、厚植人才沃土的生动注脚。

大学生技师班点燃就业新希望

今年9月3日的开学典礼上,一幕特殊的场景格外引人注目。几位刚刚从本科、专科毕业的年轻人,重新背上书包,成为淄博市技师学院的新生。

“别人叫这‘回炉’,我觉得是升级。”新生陈子怡笑着说。

这是今年淄博市技师学院新设的“大学生技师班”。面对就业市场的剧烈变化,高学历并不等于好工作,越来越多的大学毕业生选择到技师学院“补技能”。

“学历越来越高,可就业越来越难。”吉林农业大学的本科毕业生徐迎曦坦言,现在企业更看重实际操作能力。“既然如此,不如来学门真技术,还能拿技能证书。”

拥有好技能,就能更好就业,让淄博市技师学院的招生“水涨船高”。

面对火爆的局面,自2024年起,学院招生实行“提质控量”,从每年招生5000余人控制在3000人左右,部分热门专业招生甚至忍痛割爱“减招”。

从社会环境来看,这种选择顺应了大势。山东省人社厅等12个部门今年联合出台措施,明确支持技工教育高质量发展,鼓励开设大学生技师班。政策的加持,让这种模式逐渐成为社会认可的路径。

本科生“回炉”学技能,正是就业市场从“唯学历”向“学历+技能”转变的缩影。它不仅帮助大学生拓展出新的就业赛道,也推动社会整体对技能价值的重新认知。

在校园里,“大学生技师班”的岳政锟和同学们的日常已然开始。白天在实训车间练习数控操作,晚上在教室里学习理论知识。“以前更多是‘看书写卷子’,现在是‘动手做产品’,这种学习让我感觉更踏实。”他说。

五年制高职打破技工教育“天花板”

在社会对学历仍有“偏见”背景下,技工教育常常遭遇“难以抬头”的尴尬。尽管2025年新修订的《职业教育法》明确规定,技校毕业生在落户、考公、职称评审等方面享有同等待遇,但现实中,一纸文凭仍常常成为拦路虎。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五年制高职的设立,为技工教育开创了一条新赛道。

今年秋季,淄博市技师学院首批660名五年制高职新生走进校园。他们无需经历高考“独木桥”,只需通过中职+高职的贯通培养,便能在五年后拿到由高职院校颁发的专科文凭。这一突破,意味着技工教育的“天花板”正在被打破。

在新能源汽车班的家长会上,家长樊贵亮的发言让很多人点头赞同。“与其让孩子在高考独木桥上挣扎,不如在获得大专文凭同时,扎实学一门立足社会的技术。”

五年制高职的优势在于,它既保留了技工教育重实践的传统,又能与高职院校课程有效衔接,真正实现学历与技能的双提升。为了保障教学质量,学院还专门制定了全新的人才培养方案,确保学生知识技能逐步递进。

在新能源汽车实训室里,学生们围着一辆新能源车学习电池拆装。交通工程系刁鹏瑜老师表示,对这些学生而言,五年的学习路径不仅拓宽了视野,也让未来的选择更多元。

随着越来越多的五年制高职班开设,技工教育的社会地位正在逐步提升,也为社会储备了更多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在车间里磨炼真本事

产教融合已成为淄博市技师学院的核心竞争力。

走进山东唐骏欧铃汽车制造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几名淄博市技师学院的教师正与企业工程师一起讨论工艺优化方案。这是学院“教师入企锻炼”行动的一部分。

今年暑假,共有311名教师走进企业,在真实的生产环境中磨练本领。他们不仅参与研发和流程改进,也把第一手的产业经验带回课堂。“老师更懂企业需要什么,学生学到的也就更贴近岗位需求。”一位企业负责人这样评价。

一直以来,淄博市技师学院的专业设置紧密对接城市产业布局。目前,学院21个专业与“四强”产业高度契合,产业匹配度达到64%。

随着我市把机器人产业列为培育新质生产力的重点领域,学院迅速设立了工业机器人应用技术专业,首批招生65人。课堂里,学生们操作机械臂,调试自动化程序,未来他们将成为推动智能制造转型的生力军。

更值得一提的是“订单班”。在齐都药业的合作订单班中,企业的生产标准直接融入课程,学生入学时就与企业签署三方协议。“入学即入职、毕业即就业”,让学生的就业焦虑大大减轻。过去五年,学院与多家企业合作开设49个订单班,累计1180名学生实现了“零时差”上岗。“这是双赢。”齐都药业人力资源部负责人说。

从赛场上的奖牌到课堂上的钻研,从大学生技师班的探索到五年制高职的突破,从教师深入企业到订单班精准对接,淄博市技师学院正在用一连串鲜活的实践回答一个时代命题:技能,让梦想触手可及;教育,让城市走得更远。

编辑:王蓓蓓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头等网立场。

如有版权异议,请点击查看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