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本是生存之本,增效是发展之道。在化工行业竞争加剧、成本压力凸显的当下,齐翔腾达不断优化完善“六精六提”融合管理模式,从生产、管理、技术等多方面精准发力,全力压缩可控费用,切实将降本成效转化为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坚实支撑。
压降成本 拨响“金算盘”
齐翔腾达各单位围绕经营目标任务,聚焦关键节能设备,强化设备管理、深挖节能潜力,大力开展降本增效系列活动,鼓励职工立足岗位出主意、想办法、搞创新,推动节能降耗工作落地见效。
“脱氢装置再生器汽化器在运行过程中,蒸汽消耗量较大,如果替换成新型式疏水器,每月可以节省不少费用。”化工三厂张客滨在工艺技术例会上提出自己的想法。
经过查阅相关技术资料、多次研究讨论,疏水器更新计划落地实施,实现每月节约蒸汽成本8.3万元,为公司持续推进降本增效、夯实盈利基础提供了有力支撑。

“我们深化经济运行指标分析,继续深挖装置潜能,推进节能降耗措施的贯彻执行,降低能源消耗和运行成本,提升经济效益。”齐翔腾达化工三厂副厂长张东说。
严控支出 勒紧“钱袋子”
今年以来,齐翔腾达强化成本模块化管理,实时监控生产经营各环节消耗数据,逐项对标成本构成,减少非必要开支、优化资源配置,为公司长期高质量发展积蓄动能。
分析检验环节正是成本管控的关键点。自6月份开始,齐翔腾达开展分析检验频次优化专项行动,减少重复性指标检测项目、降低长期稳定性检验频次。该公司结合各单位现有生产装置工艺特点,全面梳理评估分析样品优化计划,编制《分析检验频次优化方案》,组织12次专项会议逐一对接《生产过程和分析检验策划书》,统一循环水装置采样标准。同时,开通“加样申请”流程,从源头严格管控临时性、计划外“加样”;统筹生产运营平台MES系统,深度整合工艺记录与质量检测数据74项,并关联需求数据,减少重复性检验,在保证数据准确性的前提下有效降低非必要分析频次,显著节省取样人力与物料成本。

如今,齐翔腾达每月取样频次优化17698次,压减率达21.38%,超额完成既定目标。
外委转内修 降本又提效
人人算细账、全员控成本。齐翔腾达坚持“省下来的就是赚来的”“能自主不外委”理念,大力开展“外委转内修”专项攻坚,积极动员职工自己动手,多点发力打好“金算盘”,加大力度推进降本增效措施落地。
该公司不断扩大自主维修范围,将自己能够承担的机电安装、设备维修、工器具加工及各类零星项目纳入自主实施范围,并鼓励职工深度挖掘废旧设备及零部件的潜在价值,尽最大可能减少生产投入,实现降本增效。自主修复阀门执行机构10台、自主新增设备联锁52台、清理过滤器并自行拆保温、装置大型过滤器自主清理等一项项实践,从各单位到各班组,“外委转内修”工作遍地开花。

截至目前,外委转内修目前已实施109项,总计节约费用100余万元。
“我们将牢固树立‘过紧日子’才能换来‘好日子、长日子’的思想,深入开展降本增效系列活动,不断深挖创效潜力,从点滴做起,加强物资管理、细化成本管控,坚决打赢降本增效‘攻坚战’。”化工二厂设备技术员刘立伟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