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川:厚实产业“家底” 擦亮幸福底色

摘要 今年,淄川区实施工业经济“223”攀升行动计划,加力推进项目建设、持续扩大对外开放,推动区域产业发展“追新逐绿”。1至10月份,淄川区实现工业产值361.48亿元,同比增长7.58%。

一场降温,让冬天的寒意渐浓。在淄川经济开发区,山东圣澳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圣澳新材料)氧化锆精密陶瓷制品项目一期新车间里,建设工人正忙碌地进行着基建工作,为即将入厂的生产设备赶工期。

产业发展是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要优化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依托陶瓷传统优势加速推进的氧化锆精密陶瓷制品项目,无疑是为淄川区厚实产业“家底”、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添力。

今年,淄川区实施工业经济“223”攀升行动计划,加力推进项目建设、持续扩大对外开放,推动区域产业发展“追新逐绿”。1至10月份,淄川区实现工业产值361.48亿元,同比增长7.58%。

11月17日,淄博市融媒体中心“四中全会精神在基层”采访小组走进淄川区,实地探访重点项目建设进展,深入交流区域产业布局规划,切身感受高质量发展释放的澎湃动能。

项目托底 产业发出新芽

走进氧化锆精密陶瓷制品项目施工现场,2.1万平方米的车间内,两条国内先进智能化窑炉的搭建工作正有序进行。

“工人们正安装窑炉顶板,11月底这里的基建将全部完工。项目12月份进行设备入场和调试,预计2026年春节后能正式投产。”圣澳新材料总经理赵赫说,作为省级重点项目,氧化锆精密陶瓷制品项目投资3.2亿元,主要生产特高压电瓷绝缘子产品,应用于国网特高压电力输送行业。

建陶产业是淄川区的优势产业,如何发挥优势做大做强,让“老树发新芽,枯树再开花”?今年,淄川区出台了工业经济“233”攀升行动计划(2025—2027),提出打造功能陶瓷和陶瓷琉璃2个陶瓷产业集群,支持企业深耕细分领域,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打造硬核实力,不断向高附加值技术产品拓展。

“电瓷绝缘子市场前景十分广阔。不同于常见的氧化铝绝缘子,新项目产品添加氧化锆,使产品表面釉料更加光滑。使用新材料、新工艺生产的产品,纯度更高,强度拉力更大。”赵赫说,新项目投资方为山东华澳陶瓷科技,依托其硅酸锆、锆英粉等产品产能国内前三及淄博制造业单项冠军的优势,项目达产后可年产10000吨氧化锆精密陶瓷制品,实现年产值5亿元。

壹引其纲,万目皆张。山东能源(淄博)钙基新材料产业园区的纳米碳酸钙项目,让工业钙石从按“吨”卖到论“克”卖;淄博工业自动化产业园建设,加速本地企业泰展机电出海的步伐;山东鹏瑞凿岩年产2万吨钎钢钎具及钛管项目,可为企业年新增销售收入4亿元……

以项目建设为带动,推动产业“家底”夯实。今年,淄川区谋划储备重点项目235个,总投资1200亿元。其中,56个市重大项目,累计开工率100%。此外,1至10月份,淄川区实施了14个省技改导向项目、35个市重点技改项目,开工率均达100%;工业技改项目投资44.1亿元,同比增长43%。

绿色转型 “链”出工业倍增

冲压机床将一张张钢板压制成车身造型,机械手臂翻飞做着精密焊接,技术工人在流动生产线上聚精会神地装配着每一个零件……步入吉利雷达新能源汽车淄博智慧工厂的生产区,一派繁忙景象。

依托吉利集团完善的产业链布局,今年吉利雷达推出了金刚PHEV与地平线PHEV,成为国内唯一同时布局纯电和电混双技术路线的新能源皮卡品牌。截至9月,雷达新能源汽车已连续7个月销量破千,前三季度累计销量同比增长171.75%。

“汽车产业是淄川区的主导产业之一,整车和零部件企业就有近百家,初步形成了汽车制造的链式发展生态。”淄川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陈宇说,依托吉利雷达、唐骏欧玲、宏路重工等汽车品牌的整车生产优势,淄川经济开发区建设了七星绿色智能装备产业园、吉利配套产业园、雷帕得制造产业园、云商智造产业园等园区,并规划建设占地1200亩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淄川区内为唐骏欧铃配套的汽车零部件企业有20多家,汽车零部件的‘产业雨林’逐渐茂盛。”

紧盯绿色低碳循环经济,淄川区新医药龙头企业鲁维制药集团有限公司,创新研发绿色循环型高盐废水、固废资源化利用技术,实施一般固废(氯化钠盐)综合利用项目,利用VC生产过程中产生的高盐废水,提炼出小苏打和氯化铵。

“项目一期2024年投产达效后,为集团增加销售收入4.5亿元,今年预计达到6亿元以上。”鲁维制药副总经理王永超说,一般固废(氯化钠盐)综合利用项目分为三期,可年处理工业盐300万吨,副产小苏打316万吨、农用肥料氯化铵225万吨。“目前,集团正在谋划二期项目建设,可年产100万吨小苏打、75万吨氯化铵,计划2027年12月建设完成,项目达产后可实现年销售收入10亿元。”

从全球主要的VC原粉生产基地,到打造全球最大的小苏打生产基地,鲁维制药已形成全产业发展模式,并通过鲁维青铁物流等配套建设,促进淄川区先进制造业和服务业协同发展。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今年,淄川区聚焦纺织服装、医药化工、新材料等优势产业,强化链式思维,强链条、育集群,引导优势产业走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之路,提高企业产品附加值和品牌影响力。

截至10月份,淄川区汽车产业产值突破6.2亿元,同比增长115.67%;新医药产业产值突破40亿元,同比增长4.17%。

建“幸福圈” 绘发展暖底色

进入供暖季,住在集体供热的电梯新房里,淄川区钟楼街道郝家村村民李德训满心欢喜,“父母年纪大了,有了集体供暖不仅过冬保暖不愁,在家洗澡也方便,比过去城中村的老旧自建房强太多了。”

今年6月,郝家村城中村改造项目交付,97户村民喜获122套精装修新房。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今年以来,淄川区在大力推进项目建设、加快产业升级的同时,注重将发展成果惠及于民,在基础设施完善、民生服务提质、生态环境优化等关键领域多点发力,让“民生温度”匹配“发展速度”。

淄川区积极推动城市更新,实施城中村改造工程,重启棚户区改造项目10个,加快群众回迁安置进程。截至目前,已完成交付城中村改造楼8栋,分配515套安置房,惠及群众2100人。此外,淄川区持续优化交通路网,完成泉王、济青、青周、张台、高淄等5条国省道淄川段大中修工程,整治提升影响群众出行道路88条。改造升级22所中小学塑胶操场,累计“焕新”农村卫生室326处,新改建园林绿地5.8万平方米,建设完成双泉游园等3处街头游园,完成山水文园、翠湖溪岸等2处社区游园建设,让群众获得感看得见、摸得着。

从夯实产业“家底”到助力绿色转型,再到擦亮民生底色,淄川区正以干字当头的拼劲,勾勒出县域高质量发展的清晰路径。以产业为基、项目为翼、民生为本,在高质量发展与高品质生活的协同并进中,淄川区书写出一份有厚度、有温度的发展答卷。

编辑:王蓓蓓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头等网立场。

如有版权异议,请点击查看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