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解结”到“润心”:周村区构建社会心理服务新生态

摘要 社会心理服务是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关键一环。为此,全区着力打造多层次、立体化的服务网络。

7月15日,在周村区桃园社区活动室,区职工心理健康服务中心主任张建芬正用“半杯水”的生动比喻,向居民们阐释“塑造阳光心态”的奥秘。“心若向阳,目之所及皆为光!”她深入浅出的讲解与现场引导的冥想放松,让在场居民沉浸式体验了认知重构与感恩练习的力量。这场名为“塑造阳光心态,成就最美人生”的讲座,正是周村区将心理健康服务精准送达社区末梢的生动缩影。

而在丝绸路街道综治中心调解室,一场因非婚生育、伴侣出轨及财产纠葛引发的激烈冲突,在“心理疏导+矛盾调解”的融合机制下成功化解。面对情绪崩溃、索赔百万的蒋女士,调解员以法理为尺、以共情为桥,一方面明确男方法定抚养责任,一方面引导女方理性认知权益边界,最终促成子女抚养、探视权及房产归属的合理协议。事后,专业心理疏导更助蒋女士逐步走出阴霾。此案例中,从网格员前端发现、调解力量依法介入到心理服务巩固成效,彰显了周村区“事心双解”工作模式的强大效能。

社会心理服务是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关键一环。为此,全区着力打造多层次、立体化的服务网络。

在基层治理最前沿,丝绸路街道创新实践“四色动态”管理。依托81个基础网格建立纵向五级体系,横向联动多部门,对摸排出的矛盾隐患按风险等级(蓝、黄、橙、红)分类施策。今年以来,该模式已超前干预风险隐患81起,调解纠纷350余件,信访量同比下降33%,形成了“小事不出社区、大事不出街道”的基层治理格局。

在社区细胞中,胜利社区“暖心家园”润物无声。 这个由区妇联重点培育的社区心理咨询室,九年来凝聚了40余名专业志愿者,坚持开展个案辅导、家庭教育讲座。通过为60余名困境妇女儿童提供针对性心理支持,社区亲子关系改善率达70%,纠纷发生率下降近30%,“全国妇联基层组织建设示范社区”的荣誉实至名归。

在企业发展中,催化剂齐鲁分公司让“好心情”成为生产力。其十年深耕的EAP员工帮助计划,构建了“专家+骨干+志愿者”的三级防御体系,年服务员工及家属超3000人次。2024年数据显示,员工心理压力指数下降1.3%,出勤率提升1.4%,满意度高达96.1%。EAP不仅守护了千个家庭的幸福,更成为企业安全生产零事故、展现专业形象的“隐形引擎”。

在育人阵地里,区实验中学构建“6+X+1”心育护盾。 学校整合专家、医师、教师、班主任、家委会、心理委员六方力量,结合全年特色心理活动(X),共同守护学生阳光成长(1)。其创新的“医校共创联盟”更开通了严重心理问题学生的就诊绿色通道,此外,双方还合作制定了“校园复学适应计划”,帮助结束治疗的学生平稳返校。

作为全区心理健康服务的“最强大脑”,新落成的周村区社会心理服务中心集科普宣传、教育培训、咨询评估、转介服务等职能于一体。其推行的“心理赤脚医生”培育工程已全面启动,计划用2年左右时间培育350余名一线心理健康服务人员,让心理健康知识如种子般播撒至每个角落。

从社区讲座的春风化雨,到矛盾调解的情理交融;从企业EAP的活力赋能,到校园心育的精准守护,周村区正以润物无声的“心”力量,筑牢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石。


编辑:王蓓蓓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头等网立场。

如有版权异议,请点击查看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