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
曾经是“橄榄绿”
现在是“藏青蓝”
曾经身披戎装
铁血军魂铸就男儿本色
保家卫国燃烧峥嵘岁月
如今换装藏蓝
不改热血永葆忠诚本色
不忘初心守护万家灯火
在“八一”建军节来临之际
向警营里的“老兵”致敬!

看守所所长 曹全奎
曹全奎1990年参军入伍,2000年部队转业参加公安工作,现任高青县看守所所长。
2022年5月从事监管工作以来,他作为监管一线排头兵,始终将安全作为首要责任。为破解管理难题,从隐患“动态清零”入手,带领全所积极构建“人防、物防、技防、心防”四位一体监管体系,紧盯收押入所、戒具使用等关键环节,创新制定监区内务清整、监室卫生清查、违禁物品清零和入所体检、日常巡检等制度,排查整改安全隐患500余处,推动硬件设施维修改造60余项。

他带领民警每月组织演练,提升民警应急处突能力和水平;建立起“一病一策、一人一档”医疗档案,密切关注重点患病在押人员身体状况;促进实施“分类管控+医疗联动”管理模式,对精神异常者联动机构诊断,对酒精戒断综合症患者按照症状分级处置;还定期组织开展监区大清整等专项活动,引导全体民警辅警加强执法规范化。
“只有心结打开了,在押人员才能服从管理,监区安全才能更有保障。”他牵头成立“矛盾化解工作室”,创新推行“初心、忠心、耐心、诚心、匠心”五心教育转化机制,开展谈话教育活动500余人次,成功转化在押人员30余名,化解矛盾纠纷15起,收到办案单位、在押人员亲属的感谢信、锦旗等10余件。

他始终认为,监管不是简单的看押,而是用法治和温情帮助在押人员重塑新生。2024年底,刚满18岁的在押人员徐某入所后一直情绪低落、精神恍惚,他同管教民警第一时间对接办案单位和徐某父母,全面了解其性格特点、成长经历,针对性开展心理干预,鼓励徐某敞开心扉、融入监室,这个叛逆青年最终被成功感化。出所当天,徐某红着眼眶说:“曹所长,我一定好好改造,做对社会有用的人。”
在队伍管理中,他抓班子带队伍,建立“绩效考核公示”“老师带徒”等制度,“压担子”抓落实,“搭平台”释效能,充分调动民警辅警的工作积极性。为进一步提振队伍凝聚力、向心力,逐步建起健身房、读书室,打造暖心“家文化”,推出“红心向党,高墙卫士”党建品牌。他以身作则,成立“深挖犯罪攻坚小组”,带领管教民警牢牢钉在监区一线。短短三年,高青县看守所成为全省公安监管部门名列前茅的优秀监所,实现队伍建设、业务工作双安全、双丰收。

拘留所负责人 李刚
李刚1989年参军入伍,2006年部队转业参加公安工作,现任拘留所负责人。
自2024年7月到拘留所主持工作以来,面对设施陈旧、管理粗放等问题,他立即召集班子成员研究整改措施,积极向上争取资金,修复内外墙壁,改造老化设施,充分改善了拘留所整体环境。
他充分考虑拘留所工作实际,凭借监管工作经验,细化一日生活制度,规范内务卫生、行为纪律,管理精细化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他未雨绸缪,协调储备防火、防洪物资,确保全员树立风险意识,实现全年安全“零事故”。

他心有大局意识,在案件清零工作中,积极研究相关法律法规,解决了一批久拖未拘的案件人员,使案件得以闭环。面对重大案件抽调需求,他积极动员所内青年骨干支援,所内留下的岗位空缺他主动自己补上,保证了所有工作都能顺利进行。
他致力于服务人民,在他的带领下,拘留所开展矛盾调解工作23起,涉及50余人次,矛盾双方均达成和解,其中6名司法拘留人员因调解工作签订偿还协议,得以提前解除拘留,恢复正常生活,因他工作耐心细致,群众向他赠锦旗致谢。

他善于凝聚合力,激活队伍,拘留所既有社招民警、警校民警,也有辅警、退役军人公益岗,人员构成多元,年龄跨度最大可达30岁。他化身“粘合剂”,利用自己军人转民警的身份,积极带动整个队伍不断向前,使整个队伍紧紧凝聚到一起,战斗力得到有效提升。
从“橄榄绿”到“藏青蓝”,变的是身份,不变的是为民服务的初心。正如他所说:“融合军人的作风和警察的使命,就会形成最强的战斗力!”

情报指挥中心三级警长 尹世聪
尹世聪2007年12月参军入伍,2009年12月退伍,2013年9月参加公安工作,现为情报指挥中心三级警长。
从警12年来,他先后在经济开发区派出所、常家派出所、情报指挥中心工作,始终带着军人的硬朗作风和责任担当,在平凡岗位上扎实履职、默默奉献。
在派出所工作期间,他从接处警民警、社区民警到内勤民警,每个岗位都留下了他忙碌的身影。工作中始终保持着军人那种严谨作风和奉献精神,在派出所面临的都是涉及价值较小的案件和求助,但是他都能认真对待,一直秉承着群众利益无小事,群众的事再小都是大事,不管是在调处矛盾纠纷,还是打击破案方面都能做到处于公心,对得起自己的良心。

2019年4月的一天,家住常家镇一村民回家路上丢失背包,里面有现金5000元,另有一张存折。接到群众求助后,看到群众着急的神情,他一刻没有耽搁立即带领2名辅警开展工作,凭着报警人丢失钱包处一段非常模糊的视频监控,他把捡拾背包人所有可能经过的路口26处监控全部拷贝,加班加点一帧一帧回放查看视频监控,经过无数次反复比对和侦查实验,最终在离丢失地点15公里的一村庄发现了捡拾背包的人,通过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最终将丢失的现金和存折主动返还了报警人,当接到被找回的现金和存折时,群众连声道谢。次日,将一面印有“公安精英、破案能手”的锦旗送到了派出所。

2020年12月,他调整至指挥中心调研室工作。面对从一线执法到文字调研的转变,他没有退缩,反而把军人“敢于啃硬骨头”的劲头拿了出来。他知道,调研是为决策服务的“千里眼”“顺风耳”,容不得半点马虎。为了尽快上手,他找来近年来的领导讲话、调研材料反复研读,笔记本上写满了密密麻麻的笔记。尽管不再直面群众纠纷,但他始终保持着“接地气”的习惯,遇到不懂的业务知识,他就追着业务科室的同事请教,以“板凳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半句空”的精神,常常加班到深夜梳理数据、打磨文稿。他常说:“以前在派出所是解决一件事,现在搞调研是想明白一类事,都是为了让工作更顺、群众更满意。”
军装虽脱,军魂永驻;警服在身,责任在肩。工作至今,他调解各类矛盾纠纷500余起,走访救助群众2000余人次,撰写各类材料近百万字,先后获得三等功二次,多次获评“十佳办案能手”“优秀青年民警”。他用军人的坚韧和民警的赤诚,在不同岗位上践行着“为人民服务”的初心,赢得了群众的信任和同事的认可。

反恐怖大队三级警长 朱晓东
朱晓东2003年12月参军入伍,2011年12月退役参加公安工作,现为反恐怖大队三级警长。
从事公安工作以来,他始终以"首战用我、用我必胜"的信念,带领队员完成一次次急难险重任务,用热血和汗水诠释着特警的忠诚与担当。
本着高质量建队的原则,县局成立快反突击队的招募对象瞄准了退役军人这个“红色方阵”和具有搏击、武术等体育类专长的优质人才。然而,这支队伍集训期间的教官人才紧缺,从县局治安工作、有着部队服役经历的他便被委以重任。

来队后,他丝毫不敢懈怠,这支有着部队血统和军人血性,经受着全警最严苛的训练,配有全警最精良的装备,对于应对各类急难限重任务和处置各类应急突发事件有着尖刀铁拳作用的队伍,将是县局的中坚力量。2024年夏季,在40℃高温下组织“红蓝对抗”演练,他身先士卒完成10公里武装越野、个人极端事件处置等科目演练。他还带领队员开展最小作战单元演练、群体性事件处置、破拆突入抓捕等科目训练,队员们常说:“朱队长训练时是‘魔鬼教官’,但正是这种狠劲让我们在关键时刻能拉得出、顶得上。”
2022年11月,一诈骗团伙浮出水面,涉案人员具有较强的反侦察能力,手中持有器械,不排除拒捕行为。收到命令后,他带领快反队员冲在第一线,配合利用侦查手段,对锁定区域可疑车辆和人员展开大面积地毯式排查检查,通过切断交通逃逸要道、封锁周边易藏匿地点等办法,逐渐压缩犯罪嫌疑人可活动空间。经过连续6个小时夜间排查封控和技术上的围追堵截,在次日凌晨成功锁定犯罪嫌疑人位置,并迅速抓获犯罪嫌疑人。近年来,他率队参与重大抓捕行动20余次,参与各类安保任务100余次,抓获犯罪嫌疑人40余名,创下”零伤亡、零失误”的战绩。

“特警的勋章不在肩章上,而在群众的笑脸里。”这是他常说的话。从警以来,他先后荣立个人三等功2次,嘉奖1次,2023年被选树为 “淄博最美退役军人”。当万家灯火渐次亮起,他和队友们又踏上了巡逻之路。他们用脚步丈量平安,用热血诠释忠诚,在平凡岗位上书写着不平凡的特警传奇。这支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的特警铁军,正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守护高青的岁月静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