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国机器人行业迎来新一轮技术突破与市场爆发。具身智能技术加速落地,消费级市场开启爆发元年,产业全球化布局加速,政策红利进一步释放……在政策、资本、技术的三重驱动下,机器人从“实验室炫技”到“千行百业真干活”,深度融入人们的生产生活中。
站在这个未来产业的风口上,众多淄博企业表现出了逐浪求新、抢滩蓝海的胆识气魄。纽氏达特行星减速机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纽氏达特)生产的人形机器人关节模组占全国市场的70%;遨博(山东)智能机器人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遨博)入选工业和信息化部第一批《工业机器人行业规范条件(2024年版)》企业名单,其协作机器人产销量连续多年位于全球前列;梅卡曼德(淄博)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梅卡曼德)在3D视觉引导工业机器人领域全国市场占有率第一;法奥意威(淄博)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是国内第一家实现全核心零部件自主研发及生产的协作机器人公司……众多骨干企业抓住机遇率先入局,成为各自领域的“领头羊”,支撑起淄博机器人产业的“骨架”。
回望淄博机器人产业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2006年。这一年,淄博引进纽氏达特,将其作为产业发展的重要支点,精心灌溉、悉心培育。这个成长在淄博、发展在淄博的企业也不负城市所托,不断围绕机器人产业链孵化上下游企业,用持续创新不断完善淄博机器人产业生态,成为我市产业“招牌”。
未来产业,谁抓住风口谁就能站稳脚跟。淄博将机器人产业作为培育新质生产力的重要突破口,将其列入20条重点产业链进行集中扶持。近两年,还在供需对接、人才保障、金融服务、标准建设等方面持续发力,机器人产业协同创新与生态建设大会、协同配套企业与机器人企业专场对接会、机器人产业链“行长会客厅”对接活动等,一大批优质高效的活动,为企业搭建了精准的对接桥梁,推动了我市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
凭借着先发优势和多年来的扎实积累,全市机器人产业串珠成链、聚链成群发展态势加速形成,构建了“关键零部件—整机—系统集成”的完整产业链条,还规划了3个机器人产业集聚区,产业发展生态持续向新向好。
机器人产业,在淄博异军突起。
如果说机器人是淄博产业版图中的一抹亮色,协作机器人更是璀璨一笔。2024年,国内生产的协作机器人中,有40%来自淄博。其中,扮演着关键角色的便是遨博,这家专注协作机器人研发生产的企业,出货量连续5年国内第一,国内市场占有率超过36%。今年一季度,遨博的机器人发货量突破2000台。
走进遨博展厅,一台拉花咖啡机器人引人注目,仅需75秒,这台机器人便可以完成繁琐的流程。近年来,这款机器人频频亮相各类场景,在新零售领域持续释放市场活力。企业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新的消费产品、消费场景、消费方式不断裂变,目前,机器人在新零售市场端潜力巨大。
其实,不光是新零售端,遨博生产的协作机器人已经成为全能“跨界”选手。在工业领域,它能代替人类进行搬运、拧螺丝;在健康领域,它能为人们按摩理疗;在新能源领域,它能帮助车主完成充电任务。前不久,这家企业还入选了山东省先进级(省级)智能工厂,频繁在山东乃至全国经济版图中“出圈”,成为城市发展的一张亮眼名片。
在展厅不远处,就是遨博的谐波减速器生产车间,这是国内首条协作机器人上下料车铣复合生产线,主要用于加工生产谐波减速器以及机器人本体的机械结构部件。谐波减速器是机器人的核心零部件,能够为机器人的关节运动提供稳定而强大的动力支持,机器人能够做出各种复杂而精准的动作,离不开这个小部件。为了构建自主可控的生产体系,遨博实现了谐波减速器和电机的自主产业化量产,让核心零部件不再受市场的制约。“全链条的发展让企业产品生产周期、成本更可控,使我们的产品更具市场竞争优势。”公司高级工程师周超说。
事实上,目前,人形机器人市场正处于快速增长阶段,随着人形机器人逐步量产,市场对减速机的需求也越来越多,高精度的减速机成为炙手可热的新赛道。减速机是机器人的核心零部件之一,也是机器人实现精密控制的关键,它们在机器人领域的主要作用是把电机的高转速低扭矩转化为低转速高扭矩。除了谐波减速机,精密行星减速机、RV减速器等也适用于不同场景,具备巨大应用潜力。
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虽然市场潜力大,但是这一部件在技术、材料和工艺等方面行业壁垒高,想要实现突破并非易事。为了抢占市场先机,近年来,纽氏达特及其旗下生态企业不断努力,攻克了材料工艺与加工装备等“卡脖子”技术,产出精密行星减速机和人形机器人关节模组等产品,提升了淄博乃至山东在机器人核心零部件领域的话语权。
企业副总经理刘奇介绍,纽氏达特的精密行星减速机年出货量超70万套,位居全国第一;谐波减速机产能30万套,位居全国第二。“目前,国内主流人形机器人,如智元、众擎的关节模组多由我们提供。同时,蔚来汽车换电站中使用的减速机也由纽氏达特提供。”刘奇说。
在核心零部件上,他们还为下游前沿行业提供系统级解决方案,涵盖的客户包括人形机器人、工业母机、新能源换电、商业航天、半导体等高精尖领域。今年,企业又承担了省科技厅、省工业和信息化厅联合关注支持的人形机器人关节模组专项。“我们将在技术创新、研发升级上持续投入,围绕精密行星减速机及关节模组的精度、寿命、前道加工设备等方面持续创新,以传动部件的进步推动产业发展。”刘奇说。
技术上的突破推动产业向新发展。为了完善产业链,淄博还引入了工业智能3D视觉传感器领军企业梅卡曼德,其自主研发的传感器产品赋予了机器人“火眼金睛”;与商汤科技联合为机器人产业发展提供算力和数据支撑,为后续多模态大模型的嵌入做足准备……这些企业的加入,让这个产业科技含量更高、链接更紧密。
在多重努力下,机器人已经成为淄博一张闪亮的产业名片。前不久,在我省举行的“产业链上的山东好品牌”系列现场记者见面会上,刘奇作为四大企业代表之一出席,介绍淄博机器人产业的创新成长。今年6月,《山东省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5—2027年)》出台并指出,山东将打造四大机器人产业发展高地,淄博占据重要一席。
在具身智能蓬勃发展的当下,机器人产业已经从单纯追求技术创新,向挖掘各类应用场景转型。可以说,得场景者得天下。去年,我市获批建设山东省立体巡检具身智能技术重点实验室,可为开展具身智能等机器人先进技术的落地应用、成果检验提供丰富的场景验证条件。为了挖掘更多使用场景,今年,我市又梳理发布了首批81个“机器人+”典型应用场景和15个解决方案,涵盖工业焊接、农业采摘、医疗康复、应急救援等众多领域。
随着“机器人+”新业态不断涌现,淄博机器人产业链条正一步步扎得更牢。从核心零部件、整机制造到场景应用,从单点创新到产业集群,全链条贯通、多维度跃升的产业发展格局日益清晰,为城市产业升级持续注入强劲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