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产业升级浪潮中,寿光以智能化改造为引擎,跑出产业发展新速度。
走进山东力创模具车间,自动化生产线高效运转。3D视觉识别系统精准捕捉零件位置与形态,机器人熟练操作,在线检测设备严格把控质量。产品精度达0.08毫米,远超行业标准。这条智能产线仅需3名工人,就替代了过去30人的工作量,效率大幅提升。
山东华源触控显示科技同样如此。其自主研发的自动化生产线,使单条产线所需工人从6名减至1名,年产能提升至500万片。如今,寿光的数字化转型已从个别企业扩展到整个产业。富康制药运用数字孪生技术优化生产流程,能耗降低18%,既节约能源成本,又响应节能减排号召。鲁丽木业利用智能化工厂缩短定制化交付周期,带动2.3亿元高端订单。目前,寿光已有41家企业入选省级“晨星工厂”,智能化改造成效显著。
在环保与经济双赢方面,山东东方宏业化工的废旧塑料裂解项目堪称典范。该项目每年处理20万吨废旧塑料,通过先进技术裂解回收,纯度高达99.8%,既解决污染问题,又打破国外技术垄断。今年前5个月,企业产值突破15亿元。金帅防水材料投入700万元升级环保设施,沥青烟气净化率达99%以上,智能化改造后生产效率提升40%,产品远销海外。目前,寿光已培育12家国家级绿色工厂,形成完整的绿色制造体系,证明环保举措既能保护环境,又能创造经济效益。
寿光的“技改服务超市”平台也发挥着重要作用。268家服务商促成57个产学研合作项目。力创模具与哈工大合作研发的激光熔覆技术,使模具寿命延长3倍。华源触控借助数字化供应链,将采购周期从45天缩短至7天。
这种协同创新模式成效显著。富康集团的自动化包装线每分钟可生产200盒制剂,国森智能家居的数字化车间月产2万平方米板材。寿光已有179个技改项目入选省市级目录,展现出创新生态的活力。
“寿光产业升级有三个关键要素。一是技术要实用,智能改造需与实际生产需求结合,切实提升效率、降低成本。二是环保能创收,绿色技术可改善环境,带来新的市场机会,企业积极采用环保技术才能立足市场。三是合作促创新,企业、高校和政府协同发力,让技术创新惠及更多中小企业,提升其竞争力。”寿光市工信局局长马驰宇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