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淄博的菜市场里悄然掀起了一股菜价波动的热潮。从农贸市场到生鲜店,再到大型商超,蔬菜价格的变化成为市民热议的话题,而这背后,是天气、供需等多重因素的交织影响。
清晨7点,张店区石村农贸市场已热闹非凡,此起彼伏的吆喝声唤醒了这座城市的烟火气。
“西兰花上周不是6块吗?怎么今儿要9块了?”一位市民拿起一颗西兰花向摊主问道。摊主孙师傅一边麻利地给其他顾客称重,一边解释:“最近雨水多、温度高,本地菜长得慢,进货价涨了不少,您看这菠菜,上周还不到7块,现在也得8块了。”
在张店区齐润花园小区附近的生鲜店,负责人小徐正忙着整理货架上的蔬菜。她向记者展示了近期的价格记录:“西红柿、菜花、黄瓜这些家常菜,比上周都涨了1块多,菠菜涨幅最明显,从5块多涨到7块多。”
从事生鲜销售多年的小徐早已摸透了其中的规律:“每年8月,菜价都会出现小幅上涨。按往年经验,这波涨价可能要持续到9月中旬,等天气转凉,本地菜大批上市后,价格应该能慢慢回落。”
随着菜价整体走高,不同销售渠道的价格差距愈发明显。8月20日上午8点多,张店区华光路上一家大型商超的蔬菜专区内人潮涌动。“早上来有折扣,价格划算,比农贸市场便宜不少呢。”孙大爷和老伴特意赶早来挑菜,“你看,白菜1块多一斤,西葫芦不到3块,市场上比这儿贵。”一会儿工夫,两人就选购了四五样青菜。
价签上的数字直观展现着价差:西红柿商超售价5.16元/公斤,在农贸市场已卖到8元/公斤;油菜、青辣椒、芸豆、大蒜等常见菜品,超市售价基本稳定在每公斤8元左右,相比农贸市场有着明显的价格优势。这种差异之下,价格公道且有早间折扣的商超,自然成了不少市民采购蔬菜的首选之地。
超市工作人员对价格差异的缘由作出了这样的解释:“拿黄瓜来说,今天的批发价是6元/公斤,比上周涨了0.8元,眼下,市场上的零售均价在8元/公斤,但我们超市只卖5.2元/公斤。受天气影响,蔬菜产量有所下降,但因市民日常需求和餐饮行业的采购需求旺盛,蔬菜走货速度快,价格自然就上去了。不过我们超市凭借集中采购的优势,能分摊一部分成本,所以售价相对平稳。再加上推出的一些折扣活动,价格上更有竞争力。”
据市能源中心监测,截至上周末(8月17日),我市“菜篮子”批发价格指数为115.93,环比上涨1.32%;零售价格指数124.4,环比上涨0.57%。业内人士分析,当前本地部分蔬菜处于换茬期,供应缩减,加之河北、辽宁及内蒙古等冷凉产区降雨频繁,蔬菜生产和采摘受限,外调量收紧,进一步推高了市场价格。
“短期来看,蔬菜价格上涨趋势可能还会持续。”鲁中蔬菜批发市场从事蔬菜批发生意的王经理告诉记者,目前,冷凉产区及山东省仍处于汛期,降雨对蔬菜供给的影响尚未消除,前期受淹地块也在恢复中,短期内供给难以大幅增加。“预计这波涨价潮能持续到9月初或者中旬。”但他同时强调,目前,淄博市蔬果整体供应充足,产区蔬菜生长稳定,虽然遭遇高温多雨天气,但物流运输基本顺畅,未出现大面积断供情况。
面对市场变化,相关部门也给出了应对建议。“不需要盲目囤积蔬菜,建议根据家庭饮食结构适量购买。”市农业农村局工作人员表示,随着天气转好和本地蔬菜陆续上市,市场供需将逐步回归平衡,价格也会随之稳定。
如今,摊主们根据市场情况调整进货量,商超通过优化供应链维持价格平稳,市民们可按需采购、合理搭配饮食。在这场由天气引发的价格波动中,市场各方正以理性姿态应对,共同维系着“菜篮子”的平稳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