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宗利华
今天齐聚一堂,探讨淄博文学事业发展大计,我汇报一下近年来市作协工作情况。
这充分体现出市委、市政府对文学工作的高度重视和亲切关怀。在此,我代表全市广大作家和文学爱好者,向各级领导表示衷心感谢!按照议程安排,我汇报一下近年来市作协工作情况。
强化政治引领,筑牢思想根基
近年来,市作协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在市委宣传部、市文联具体指导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团结引领广大作家,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积极拥护党的各项文艺方针政策,始终把讲政治贯穿于作协工作的各方面、全过程。
以规范管理强化党建根基。2023年,成功召开市作协第五次会员代表大会,选举产生新一届领导班子,健全规章制度,推动协会运行制度化、规范化。定期召开主席团会议,持续深化理论武装,把牢正确政治方向。
以红色教育筑牢思想防线。组织作家赴焦裕禄纪念馆、孟良崮等红色教育基地开展实地教学,将党性教育融入采风、讲座等文学活动,引导作家坚定理想信念、汲取精神力量。
以职业道德涵养清风正气。专题学习职业道德建设与文娱领域治理要求,倡导作家践行文艺界核心价值观,以党建引领推动文学队伍作风建设。
聚焦精品创作,勇攀文学高峰
市作协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引导广大作家潜心创作、勇攀高峰,推动全市文学事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
聚力奖项突破,捷报频传。系统谋划、推动骨干作家冲击重要奖项。近年来,魏思孝斩获第七届宝珀理想国文学奖首奖、茅盾新人奖提名奖;马累荣获“人民文学奖”“中国红高粱诗歌奖”等多项重要奖项;李祯入选全国“文学新势力”十大文学青年,张力、郝炜华等5位作家荣获泰山文学奖。曹毅、王珂、宋以柱等作家也在各自领域取得重要成绩,充分展现了“文学齐军”的实力。
聚焦重大题材,力作纷呈。紧扣时代脉搏,围绕重大题材和淄博文化,精心组织推出一批有影响力的现实力作。凤岐老师和我合著的《天下人心》、魏思孝的《土广寸木》与“乡村三部曲”、马累的《繁星的指认》《向晚》、张力的《国土大铝》、刘培国的《仓仓》等地域散文系列、蒋新的《大河向上》“能源三部曲”、田裕娇的《王树军:一颗匠心打破国外垄断》、孟庆尧的《齐士》、周游的《抗日烽火中的李人凤》等系列作品,以及在《人民文学》《十月》《当代》等权威期刊发表的多部佳作,均赢得广泛社会反响。
加强申报推介,提升影响。大力推荐淄博作家作品申报国家级省级扶持项目。近年来,1部作品入选中国作协“新时代文学攀登计划”,3部作品入选中国作协重点作品扶持,6部作品入选省作协项目扶持,7位作家成为省作协签约作家、评论家。淄博文学影响力持续提升。
深化文学交流,繁荣创作生态
市作协始终坚持“请进来、走出去、深下去”的工作思路,近年来,累计举办各类文学活动60余场,参与作家、文学爱好者万余人次,有效激发了创作活力。
常态化开展重点作品研讨。联合山东理工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为马累、魏思孝、张力、刘培国、代琮等作家举办20余场高规格的新书发布会、作品研讨会。邀请全国知名评论家、文学刊物主编来淄指导,提升了创作视野和作品质量。
深入开展主题采风。围绕全市中心工作,组织开展“廉洁文化建设”“齐长城古村落保护”“乡村振兴”“黄河生态保护”等系列主题“深扎”活动,参与承办“新时代黄河流域山乡巨变”暨“全国知名作家齐鲁行”“走文化廊道看山东发展”等全国、省级大型采风活动。
精准开展文学培训。举办“新时代山乡巨变”改稿班等培训会,邀请名家名编面对面指导基层作家创作;与市图书馆合作打造“书中淄味”公益讲堂等品牌活动,在全市营造了浓厚书香氛围。
加强队伍建设,优化阵地支撑
市作协始终以人才培养为核心,不断夯实发展根基。
不断壮大作家队伍。通过系统培育,目前我市拥有国家级、省级、市级作协会员分别为62人、318人、756人,其中中国作协会员今年获批7人,创下历史新高,省级以上会员总数位居全省前列。
协同培育人才。依托全市签约作家制度,建立健全发现、培育、推介机制,培养了以马累、魏思孝为代表的在全国具有广泛影响力的著名作家。截至目前,三批签约作家在省级以上文学期刊发表作品近900篇,出版专著23部,获得省级以上文学奖项和扶持60余项。签约作家成为繁荣我市文学创作的主力军。
拓展多元培育平台。组织作家参与尼山论坛、全国青创会等重要学术活动,推荐30余位作家参加鲁迅文学院、省作协举办的高研班;在山东理工大学、市图书馆等地建立6个文学创作基地;精心运营市作协自媒体平台,近三年推送资讯和作家作品600余期;深化媒体合作,为作家成长提供有力支撑。
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市文学事业仍有短板:一是在全国有重要影响力的文学领军人物还不够多。二是有影响力的能冲击中国作协四大奖项的扛鼎之作仍显不足。三是文学评论队伍建设相对滞后。四是作协系统组织机制还不够健全。这些问题在今后工作中将着力解决。
下一步,市作协将认真学习贯彻本次会议精神,统一思想,凝聚共识,推动作协工作再上新水平。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持续强化思想引领。通过举办讲座、读书班等活动,引导作家树立正确创作观;常态化组织“深扎”活动,组织作家到乡村、基层、企业一线采风,从火热实践中汲取灵感,创作更多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优秀作品。
继续推动精品创作。建立重点作品库,围绕重大主题开展策划论证,集中资源打磨精品,力争在国家级重大奖项上取得新突破。
着力加大人才培养力度。依托签约作家制度,发挥传帮带作用,通过高研班、改稿会、作品研讨等多渠道为青年作家搭台铺路,构建衔接有序、梯队科学的人才队伍。
发挥组织优势,扩大工作覆盖,提升文学活动的质量和效能。联合更多社会力量,争取更多社会资源,不断扩展文学新空间,继续组织好“淄博名人汇”等活动。加强与新文艺大众群体的联络,优化服务流程,拓展线上交流平台,在创作交流、作品推介等方面真正为作家办实事,不断提升作协的凝聚力与创新力。(作者系山东省作协副主席、淄博市作协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