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2日,走进坐落于淮北矿业集团袁店一矿工矿广场内的淮北矿业股份有限公司电力分公司储能电站,只见9座电池仓整齐排列,在深秋的蓝天白云映衬下,显得格外醒目。
随着电网指令下达,256个电池包同时启动,电流沿着精密设计的电路快速流淌,将光伏发电的电能稳稳收纳。
“该储能电站自去年7月投入运行以来,共储电1亿千瓦时,放电0.94亿千瓦时。”电力分公司副总经理苗二矿说,这一串数字,不仅是储能技术落地生根的生动注脚,更是淮北矿业集团迈向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铿锵足音。

在“双碳”战略引领下,淮北矿业集团坚持“传统能源清洁化、清洁能源规模化”双轮驱动,持续推进瓦斯综合治理与资源化利用,先后完成多个瓦斯发电站改扩建及新建项目,实现12座电站、95台机组集中管控,总装机达70.25兆瓦,年均发电量超2亿千瓦时,年利用瓦斯量突破1亿立方米,打通“废气资源化-清洁发电-绿色能源”全链条。同时,该集团充分盘活矿区塌陷区、厂房屋顶、广场空地等“沉睡资源”,大力发展光伏发电。24个分布式光伏电站、3座水面集中式光伏电站如星罗棋布,总装机容量达209.61峰值兆瓦,年均可提供绿色电力超2亿千瓦时,相当于每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16万吨。风电项目同步布局,多能互补的绿色能源体系初具规模。
“我们不仅要‘发绿电’,更要‘用好绿电’。”电力分公司负责人吴晓东表示,“储能,是破解新能源波动性、提升系统调节能力的‘关键一招’。”
神源煤化工公司工矿广场内,一座装机规模为8MW/16MWh的锂离子电池储能系统正进入调试阶段。这不仅是淮北矿业集团在储能技术应用方面的重要里程碑,更是构建“源网荷储”协同运行体系的关键一环。

该系统集富裕发电存储、峰谷价差创效与安全应急保供三大功能于一体。当瓦斯与光伏发电总量超过矿井用电负荷时,储能系统可将多余电能存储起来,有效缓解弃电问题;在电力市场中,系统充分利用峰谷电价差实现经济运营——低谷时段充电“蓄能”,高峰时段放电“降本”。据测算,该系统每月在谷时段平均充电约450MWh,在峰时段放电约390MWh,通过峰谷套利月均可实现约26.2万元经济效益。除经济效益外,该系统显著提升了矿井供电系统的安全可靠性。在电网突发故障时,储能系统可迅速切换为应急电源,即使在35kV双回路全部失电的情况下,仍能保障矿井安全用电需求,连续供电时间不低于2小时,将传统意义上的“备用电源”升级为兼具安全与效益的“智能调节器”。
“过去是被动应对电网波动,如今实现了主动调控与灵活响应。”神源煤化工公司安全生产部部长李冬保表示,储能系统投运后,矿井用电负荷曲线更加平滑,电网冲击显著降低,应急保供能力也迈上新台阶。
下一步,淮北矿业集团将有序推进许疃、临涣等矿井用户侧储能项目建设,推动绿色电力交易常态化,探索“绿电+绿证+碳汇”联动机制,拓展低碳服务新空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