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媒以空前阵容频繁聚焦淄博,是什么吸引了他们的目光?

摘要 6月24日至25日,全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经验交流会在淄博召开。会议指出,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明确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战略意义、目标方向和任务要求,不断深化对新形势下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认识把握。

微信图片_20170627154557.jpg

淄博再次被刷屏。

6月24日至25日,全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经验交流会在淄博召开。会议指出,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明确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战略意义、目标方向和任务要求,不断深化对新形势下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认识把握。

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被中央层面摆在了更加重要的位置。而将这样一个重要会议放在淄博,无疑是对淄博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成绩的认可。一时间,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淄博模式”也广被关注。

不仅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淄博模式”被点赞,今年以来,中央重点主流媒体以空前阵容、空前规格、高频节奏对淄博进行了聚焦和解码。

央媒对淄博关注的领域主要集中在生态环保、改革创新、产业转型、文化旅游等多个方面。

5月9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播发淄博治污经验的新闻。据不完全统计,5月4日——9日,人民日报、新华社、央广《新闻和报纸摘要》、央视《新闻联播》、经济日报等中央主流媒体陆续推出淄博生态环保工作的专题。

与之相似的还有,2月5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刊登了《山东用督察打通改革“中梗阻”》一文,淄博“五个一”督查经验作为山东深改重要典型案例被推广宣传。

此外,《“六个率先”诠释淄博改革》《淄博聚焦破解五大难题助力全面深化改革落地见效》《改革落地的“淄博实践”》等经验文章先后被人民网、新华网等几十家主流媒体刊载转发,并在全国产生广泛影响。

今年年初,淄博的绿皮小火车,同样登上了央视:1月13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新春走基层”栏目,以“庄户列车上的新变化”为题,报道了淄博火车站始发的7053次列车方便沿线村民出行、带动村庄致富的新闻。1月26日晚,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再次播出绿皮小火车为沿线发展带来的巨大变化和商机。

由此,淄博文化名城建设及旅游创新引发了外界关注。事实上,早在此前,淄博的乡村旅游就成为全国典型,博山中郝峪等多个乡村旅游名村就在多个全国会议上介绍发展经验。

央媒视野所及之处,无不触摸着淄博和时代的脉搏。那么,主流央媒为何频繁集体聚焦淄博?

“这本身就说明了淄博在一些重要领域的探索,获得了广泛认可。”此间,有学者在解读央媒聚焦淄博背后所蕴含的深意时认为,淄博最近这两年的一些尝试,顺应了国家层面的新趋势,同时也对应了国家战略的新布局,这对于窥探中国环境治理、产业转型、改革创新具有风向标意义。

而上述逻辑同样适用于再次吸引央媒目光的、在淄博召开的这次全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经验交流会。

众所周知,3000年前与希腊雅典学院并行于世界文明屋脊的齐国故都,经过无数智慧与汗水的交融、疆域的嬗变更替、多元文化的传承等等,成长为今日地处鲁中腹地的淄博。

如果说历史是衡量文明底蕴的核心筹码,那么,光阴的积淀、文化的交融则赋予这片土地别样的文化韵味和文明意义。

当拥有厚重历史、自小接受良好文化熏陶,并不断接受多元文化滋养的淄博遇到中国农村文明建设的时代大潮,以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为例,这座拥有3000多年齐风古韵延绵、6000平方公里青山碧水妖娆的城市便以其特有的气质呈现在公众面前。

在这里,齐文化的包容开放和鲁文化的崇文重礼,共同构成了淄博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中齐鲁文化独特的融合发展观。

齐鲁阡陌间,新风扑面来。观察君注意到,自2011年4月“乡村文明行动”启动以来,淄博农村可谓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这种变化不仅来自农村物质条件的提高、村庄环境的改善,更来自乡土文明的重塑以及文化基因的激活等等。

这或许就是央媒此前集体关注淄博之后,再次聚焦淄博的原因所在。

编辑:yuxun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头等网立场。

如有版权异议,请点击查看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