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源县生态环境技术服务中心:创新技术监管模式 提升环境监管效能

摘要 沂源县生态环境技术服务中心创新运用"技术骨干+数据研判"模式,通过组织运维单位骨干技术人员深度挖掘自动监测异常数据,为区域生态环境监管效能提升奠定了坚实基础,实现了三大突破。

面对自动监测异常数据线索,沂源县生态环境技术服务中心创新运用"技术骨干+数据研判"模式,通过组织运维单位骨干技术人员深度挖掘自动监测异常数据,为区域生态环境监管效能提升奠定了坚实基础,实现了三大突破。

构建精准监管新机制,依托技术人员专业经验快速锁定异常线索,执法检查精准度显著提升。运维单位骨干技术人员凭借长期一线工作积累的丰富经验,能够从平台海量数据中快速识别出具有监管价值的异常信号。这些线索经过技术中心的精准研判后,成为环境执法检查的精准导向,改变了以往“大水漫灌”式排查的被动局面,让监管力量能够靶向发力,直指环境风险点。

建立问题溯源闭环,技术人员同步提供异常成因分析,推动问题整改效率提升。此举推动了异常数据背后环境问题的高效溯源与整改。技术人员不仅能发现数据异常,更能结合设备运维经验分析异常成因,对异常数据背后环境问题的高效溯源与整改提供技术支撑。

完善长效管理体系,打造“发现-研判-整改-预防”全链条机制,倒逼运维质量提升,有效促进了生态环境监测体系的规范化运行。在联合挖掘线索的过程中,技术中心与运维单位建立了常态化的沟通协作机制,明确了数据质量责任边界,倒逼运维单位加强监测设备的日常维护,从源头减少数据异常。

下一步,沂源县生态环境技术中心将继续通过整合技术资源、聚焦数据价值,实现环境监管从“被动响应”到“主动预警”转型、做到用“数据说话、靠技术监管”,为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提供坚强技术支撑。

编辑:王蓓蓓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头等网立场。

如有版权异议,请点击查看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