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代码 600016

2024年04月18日 星期四

张店区聚力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做法与实践

摘要 近年来,张店区立足区域经济发展实际,深度谋划、精准定位,围绕构建“2+4”现代产业体系,抓实产业赋能、企业壮大、生态涵养“三位一体”,打造民营经济发展新引擎。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指出:“我们要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体制,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民营经济不仅是推动经济发展的“生力军”,更是转型升级的“排头兵”、平稳发展的“压舱石”。近年来,张店区立足区域经济发展实际,深度谋划、精准定位,围绕构建“2+4”现代产业体系,抓实产业赋能、企业壮大、生态涵养“三位一体”,打造民营经济发展新引擎。目前,全区民营经济市场主体数量共计14.04万户,每万人民营经济市场主体数量为1755家,民营“四上企业”共有795家,年营业收入亿元以上民营“四上企业”共计159家。9月21日,张店区作为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先进县(市、区)代表接受省领导颁奖授牌。

深入实施产业赋能行动,培厚“活血”沃土。一是重构区域发展格局。科学布局生态产业新城、总部经济创新小镇、环理工大学创业创新带、楼宇经济项目、东部高端服务业项目集聚区、双碳创新产业园“六大产业板块”,着力构建数字经济、总部经济、高端服务业、高端轻制造业、人工智能、医药康养“2+4”现代产业体系,精准描绘产业图谱,布局产业生态。上半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近30亿元,约占全市40%;年内策划山东理工大学科技园、科汇绿色智能电气装备产业园等“2+4”产业项目126个,计划总投资785亿元,产业发展整体呈现支撑有力、结构趋优、加力提速的良好态势。二是整合聚集发展资源。走节约集约用地高质量转型发展之路,坚持张店经济开发区与淄博科学城、大学城空间联动、功能互动,大力盘活低效用地,着力打造东部高端服务业集聚区,强力推进牵引电机、杜科工业园等闲置低效用地盘活,累计盘活低效用地2175亩。统筹用好“减法”腾出的存量空间,采取平台资产运作与政策引导相结合的方式,布局建设电子信息科创园、物联网产业园等产业发展空间295.4万平方米,整合创业创新谷、齐美大厦等高端楼宇资源26万平方米,有效提升现代产业项目承载能力。三是聚力招引高端项目。出台《鼓励总部经济发展若干措施》,从开办注资、经营贡献、企业成长、租房购房、人才贡献、产业配套、招商引荐、特色激励等8个方面进行奖励扶持,目前共签约落地中海油、中建材等优质企业总部24个,预计全年可实现营业收入200亿元。加力开展“筑链工程”,沿链招引IGBT芯片制造等关键技术,做厚做强多样化工业芯片产业链条,围绕智能电网着力培育电子电气产业链,依托卓创资讯打造服务工业企业的大数据信息服务平台,逐步形成特色鲜明、体系完备的民营经济产业链条。

深入实施企业壮大行动,培强“造血”能力。一是打造优质平台。充分用好国家级“双创”示范基地金字招牌及配套政策,采取“政府+专业化团队”双脑运营模式,引入上海归心谷等国内领先运营商,通过为企业提供全方位、全周期服务,建设“苗圃—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四位一体孵化体系,为民营经济发展提供沃土。其中,青创园先后获得省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省级创业创新示范综合体等荣誉。二是强化人才保障。构建以“张店英才计划”为核心的“1+N”人才政策体系,全面落实“政策找人、无形认证”机制,组建导师团队,为创业者提供“一对一”辅导,及时发放生活补贴、购房补贴,高标准筹建3600余套人才公寓和19个青年驿站、青年会客厅,增强创业就业者的归属感。建立区级产业人才引进目标库和人才培养库,成立上海、俄罗斯等2个国内外引才工作站,组织开展“高效人才直通车”“城市体验日”等线上线下活动30余场,打通学校、企业、青年人才常态化互动沟通渠道。目前全区共培养引进高层次人才73人,今年共引进大专及以上毕业生4700余人,兑现人才工程、招才引智奖补资金及毕业生补贴合计约8767万元。三是创新科技驱动。实施“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领军型企业”梯次培育模式,完善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库,搭建产学研平台,以孵化器、众创空间等为载体,为企业提供技术咨询、科技攻关、人才引培等服务,引导创新要素向企业聚集。聚焦科研共创,区财政每年设立300万元校城融合专项资金,联合建设“科技研发总部中心”,吸引山东理工大学合作企业研发总部、设计总部、信息总部集聚发展。目前,全区共有19家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等创新创业载体,71位专家教授担任企业科技副总,共建19家校企研究生工作站,培育孵化项目400余个。

深入实施生态涵养行动,培优“输血”环境。一是优化涉企服务。发挥民营经济领导小组牵头抓总作用,先后制定一系列鼓励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文件。打造企业服务中心,为大、中、小、微全规模企业群体,提供全链条、全过程、全生命周期的集成化服务。在全市率先上线企业开办大数据集成分析系统,直观展示市场主体规模布局、发展态势、比较优势等信息。首创企业登记风险提示榜,探索便捷申报与风险管控并重服务路径,最大限度帮助企业避开经营与管理风险。二是精简审批流程。加快流程再造、业务重构、规则重塑,促进线上线下服务深度融合,在全市率先上线“掌上市政工程联审系统”“投资项目联审平台”,率先完成88台民生一体化自助终端布设,集成办理人社、医保等多领域300余项政务服务事项,“一台”终端实现7×24小时全天候不打烊政务服务。开拓“一次办好”新路径,33类行政审批业务实现远程勘验不见面,公共场所卫生许可证延续、食品经营许可证延续等58项事项实现“无感智办”,全程网办率位居全省最前列。三是强化金融支持。充分发挥政府及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的政策引导作用,开展不设“准入名单”、不设“风险代偿上限”的“政银担”业务,对中小微企业实行“零费率”担保和“见贷即保”,降低中小微企业融资门槛。搭建“贷款直通”微信小程序,开展企业首贷培植工作,全面推行金融辅导员制度,组建12支金融辅导队,开展宣传、服务、智囊等“多位一体”服务,推动金融服务全面下沉。今年以来,累计为100余家企业申请各类贷款帮助资金9.63亿元。(韩立敏)

来源:新华网

编辑:王蓓蓓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头等网立场。

如有版权异议,请点击查看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