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代码 600016

2024年04月28日 星期日

寒随一夜去 春逐五更来

摘要 新年的脚步欢快而又浪漫,踏着“九九消寒歌”的节拍前进。从冬至的“一九二九不出手”,到春分的“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诗人的声音穿行在节气里,荡气回肠。

新年好比一出长剧,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味不同。西风凛冽,腊八粥素香飘逸,掀开新年序章;小年轻启前奏,蒸馒头,发年糕,煮下货,贴对联;除夕夜满天炸响的鞭炮,将新年推至高潮;春节的涟漪荡漾,元宵节好戏连台;二月二爆米花,炒燎豆,炸棋子,脆响接二连三;新年的尾声和着杨柳风律动,吹响了向春天进发的鼓角。

新年的脚步欢快而又浪漫,踏着“九九消寒歌”的节拍前进。从冬至的“一九二九不出手”,到春分的“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诗人的声音穿行在节气里,荡气回肠。

腊八,新年序曲。“八”者,“发”也。俗话说,“过了腊八就是年”,“喝了腊八煮(粥),就把年来数”。年节催生美食。腊八粥的原材料,包含大米、小米、豇豆、银耳、莲子、黄豆、百合、花生米、红枣等等。头一天晚上先把不易煮烂的豆类洗净,发泡一晚上。翌日晨,将所有食材放入大锅中,加清水,先大火炖煮,再小火慢炖,大半小时后就可食用。

怀念风箱声声、灶火熊熊的日子,火光映红了母亲皱褶的脸庞,映红对未来甜蜜的期盼。而今母亲只能躺在病榻之上,安然回忆消逝的村庄、烟火气的老屋和那个幸福的早晨。现今城市里粥馆林立,异常红火。我曾挈妇将雏,附庸风雅,品尝粥馆里的腊八美食,却怎么也找不到母亲当年大锅炖煮的味道。想起了《芋老人传》中的话:“犹是芋也,而向之香而甘者,非调和之有异,时位之移人也(还是这种芋啊!为什么从前的芋又香又甜,并非烹调方法上有所不同,而是由于时间、地位的变化,人也发生了变化)!”莫非我也成了“忘芋”之人?

腊八正值交九,名副其实的寒冬腊月。“腊七腊八,冻死寒鸦;腊九腊十,冻死小鱼。”腊八这天,老家有腌制腊八蒜的习俗,所用的食醋不同,味道颜色也会不同。坛坛罐罐腌渍的“腊八蒜”,通体碧绿,如同翡翠,是除夕夜宴吃饺子的上好佐料,也是新正大月待客宴宾的美味佳肴。

小年,新年前奏,日子不知不觉进入了快车道。“小寒大寒,回家过年。”那是故乡的声声召唤。小年的风俗是祭灶,名为“祀灶”“送灶”或“辞灶”,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祭灶时,在灶神前供上糖瓜、水饺、清茶等祭品,点燃香烛,祈求灶神吃糖后粘住嘴,甜了心,“上天言好事,下界降吉祥”“好事传上天,坏事丢一边”。尽管传统的祭灶意识已经式微,但人们对小年的重视程度依然如故。

除夕,新年高潮。正午的阳光温柔而又冰凉,觅食的麻雀飞上飞下,群栖群舞,夕照归巢;丰满的戴胜鸟挥动长喙逡巡啄食,独来独往,幕天席地。祭祖寻根,慎终追远是春节的主题。午餐后先挂轴子“请家堂”,供桌上摆放供品,每件供品颇有讲究,寓意吉祥。桃枝辟邪,豆腐“都富”,菠菜含“禄”,年糕“年高”,连年有鱼(余)。一切安顿停当,再去祖坟祭奠。原先尖尖的坟头都变成了方正的墓碑,碑后一排齐刷刷的松树。

关于年味浓淡的话题,近年来一直争论不休。如同一桌酒宴,赴宴人的感受会因人而异,何必趋同。年味的氛围是需要营造的。一串串高悬的灯笼,一副副烫金的对联,一方方龙飞凤舞的福字,一溜溜缤纷飘逸的过门钱,一团团流光溢彩的灯串,这是看得见的年味儿。“爆竹声中一岁除”,一家鞭炮响,全村炸满天,这是听得到的年味儿。除夕夜隆隆的鞭炮,是人们辞旧迎新心情宣泄。传说“年”是一种名“夕”的恶兽,它怕光怕声怕红色,先民们就研究了红色的烟花爆竹,用以驱“除”猛兽(夕),这也是除夕的来历。

“寒随一夜去,春逐五更来。”饺子,舌尖上的年味。饺子或荤或素,春晚或歌或舞,是海内外华人共同的盛宴大餐,一道“非遗”传统,百吃不厌;一道文化荟萃,百花齐放。窗外,冬意未去,鞭炮连连,礼花璀璨,绽如白昼;室内,春意盎然,祝福声声,老笑少欢,彻夜难眠。

高潮渐退,余峰又来。除夕夜,围桌话团圆;元宵日,室外尽狂欢。正月十五闹元宵,一个“闹”字生动传神,尽兴尽情。踩高跷,扎花灯,猜谜语,逛夜市,各种形式的灯会、晚会和灯光秀,美轮美奂。“东风夜放花千树”,遮蔽了十五、十六的白月光。元宵节,也是古代的情人节。“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记载了情人相会的甜蜜与分别的痛苦。“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描述了元宵之夜那次令人神往的邂逅。

元宵节,老家有“照灯”的习俗,从十四到十六持续三个晚上。孩子提着灯笼,紧跟大人,照遍屋内屋外的犄角旯旮。“一切魑魅魍魉都见不得光亮。”小时候,写小戏的父亲告诉我,这不亚于现在的流行语“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我把这句话又讲给求知欲旺盛的孩子们。过去的罩子灯,现在变成了孩子们手中五彩斑斓的花灯笼。看看活蹦乱跳的孩子们,看看躺在病榻上的母亲,感慨逝去的韶光,感叹日渐变老的自己——“年来年去白发新”“岁月无情不贷人”啊!《人世间》唱得好:“草木会发芽。孩子会长大,岁月的列车不为谁停下。”

二月二,龙抬头,新年也进入尾声。

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田野里也热闹起来。“东风吹散梅梢雪,一夜挽回天下春。从此阳春应有脚,百花富贵草精神。”更是朱自清先生笔下的意象:“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他领着我们向前去。”(矫发)

来源:潍坊日报

编辑:王蓓蓓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头等网立场。

如有版权异议,请点击查看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