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纸,承载千年文明印记;一座城,书写造纸产业传奇。从明清时期鲁中乡间的手工土纸作坊,到如今智能化、绿色化的现代造纸产业集群,淄博造纸业在时代浪潮中不断蜕变。它既守住传统技艺的根脉,又以科技创新为翼,在新质生产力的赛道上加速奔跑,用一卷卷纸张、一部部机械、一包包印品绘就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壮美画卷。

百年耕耘 淄博纸业筑牢根基破浪启航
造纸术这一中华古老发明,在淄博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明清时期,鲁中地区手工土纸生产已颇为普遍,乡间村落里,简陋的作坊星罗棋布。匠人们依靠世代相传的技艺,以草茎、桑皮为原料,经过浸泡、蒸煮、舂捣、抄纸等繁复工序,制作出草纸、毛头纸等产品。
20世纪50年代末,淄博机器造纸工业正式启航。
1959年4月,周村颗粒肥料厂改建为周村造纸厂(后更名为淄博造纸厂),标志着淄博造纸迈入工业化时代。政府的大力支持为行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此后,淄川、博山、临淄等区县纷纷响应,利用当地资源与人力优势,相继建立造纸厂。
这些新造纸厂引入先进的机械设备,生产书写纸、有光纸、油毡原纸等多样化产品,逐步构建起淄博造纸工业的雏形。“那个时候五区三县都有造纸厂,最大的就是周村的淄博造纸厂,生产书写纸和有光纸。”原市第一轻工业局技术科科长王伟立回忆道。
计划经济时期,造纸行业归属于市第一轻工业局管理。淄博造纸厂作为行业排头兵,其生产的书写纸白度高、韧性强,不仅满足本地学校、机关的办公需求,还通过计划调配销往周边城市;有光纸则以平滑光亮的表面,成为印刷包装的优质选择。
改革开放的春风,为淄博造纸工业注入了强劲动力。1985年底,全市乡镇以上造纸厂达19家,完成工业总产值3885.8万元,淄博被列为造纸行业重点发展地区。淄博、临淄、博山、桓台四家市县属造纸厂脱颖而出,成为行业第一梯队。淄博造纸厂凭借技术优势,垄断优质书写纸生产,市场供不应求;沂源造纸厂积极开展技术攻关,其生产的28g打字纸和30g有光纸,分别凭借细腻质地与出色印刷适应性,荣获省优、部优称号,产品销往全国各地。
与此同时,村办、镇办造纸企业也崭露头角。1976年,临淄淮阳公社的创业者们用一台二手造纸机将当地废弃的破布烂鞋变废为宝,生产出油毡原纸,这家小厂后来发展成为齐峰新材;1979年,桓台县马桥公社创建马桥造纸厂,从最初生产粗糙的瓦楞纸,逐步成长为行业巨头博汇集团……这些企业的发展和崛起,为淄博造纸工业开辟了全新发展路径,也激发了民间资本投身造纸行业的热情。

山东博汇纸业股份有限公司年产45万吨绿色低碳高档信息纸项目生产车间
转型突围 淄博纸业实现华丽转身
20世纪90年代,淄博造纸业迎来关键转折。随着市场经济体制逐步确立,国有企业管理僵化、技术落后等问题日益凸显,众多国有企业在多米诺骨牌效应下纷纷退出市场。
与国有企业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民营造纸企业在市场浪潮中迎来黄金发展期。齐峰新材在成立初期,凭借油毡原纸在建筑防水领域占据一席之地。齐峰新材1988年投资百万元新上白纸生产线,通过技术引进与自主创新,实现产品“由黑到白”的升级,产品质量达到国内先进水平,迅速打开市场,效益大幅提升。同年,企业更名为淄博第二造纸厂。

齐峰新材已成为全球最大的装饰原纸、表层耐磨纸、乳胶纸生产企业
1996年,齐峰新材管理层将目光投向高端特种纸领域,瞄准世界前沿,重金聘请德国专家研发装饰原纸,从原料配比到生产工艺,反复试验改进。“2000年,装饰原纸的成功研发,为企业打开全新市场,我们不断加大研发投入,陆续推出耐磨纸、无纺壁纸等进口替代产品,打破了12项国际垄断,2010年成功在深交所上市,如今已成为全球最大的装饰原纸生产企业。”齐峰新材董事长李学峰回忆道。
博汇集团同样实现华丽转身。“1994年改制为博汇集团后,管理层极具前瞻性地构建起造纸、发电、化工三位一体的产业格局,通过实施‘林浆纸一体化’战略,向上游延伸至林业种植、制浆环节,向下游拓展至包装印刷领域,形成完整产业链。”山东博汇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山东博汇纸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林新阳说。
2002年,博汇集团投资8亿元建设年产30万吨卡纸项目,引进国际先进设备与技术,实现造纸能力翻番;2004年,博汇集团成功在上海股票交易所挂牌上市,借助资本市场力量加速发展。2013年,博汇集团全资子公司江苏博汇纸业有限公司一期项目投产,实现跨区域布局;2020年,金光纸业并购博汇集团,借助外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加速数智化转型和绿色发展。
在发展过程中,环保始终是绕不开的课题。1996年至2002年,博汇纸业等5家企业投入3.57亿元用于污染治理,关闭年产2万吨以下草浆造纸生产线3条。齐峰新材等企业通过技术革新,研发清洁生产工艺,减少污染物产生,走出了一条绿色发展之路,实现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双赢。
如今的淄博造纸业,已从传统工业蜕变为技术密集型产业,纸张产品也升级为新型应用材料。在氢燃料电池用炭纸研发领域,山东仁丰特种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的科研团队历经数年攻关,突破原料处理、结构设计等关键技术难题,成功实现国产化,打破国外长期垄断,为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提供重要支撑,推动行业降低成本、提升竞争力。
机械赋能 20年破解靴式压榨困局
造纸工业的发展,也带动了上游造纸机械制造产业崛起。20世纪70年代末,全国草浆造纸迅猛发展,造纸机械需求激增,淄博企业抓住机遇,从维修保养起步,逐步迈向自主研发。
1979年,桓台县轻工机械厂的技术骨干们查阅大量资料,借鉴国外先进理念,经过无数次试验,成功研制ZDPΦ380双盘磨浆机。产品一经推出,便凭借高效节能、性能稳定的特点供不应求,企业订单纷至沓来。此后,企业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建设现代化生产车间,引进高精度加工设备,不断提升产品质量与性能,逐步成长为晨钟机械。
进入新世纪,晨钟机械通过与芬兰维美德公司合作,引进吸收大型双盘磨浆机技术,持续研发创新,掌握核心制造工艺,“我们的产品不仅畅销国内各大造纸企业,还出口至东南亚、中东等地区,在国际市场占据一席之地。”山东晨钟机械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牛江廷说。
周村区作为造纸机械聚集区,凭借产业集群优势,孕育出恒星集团等行业佼佼者。“恒星集团自创立起,便坚持高端定位,组建专业研发设计团队,与国际知名企业开展技术交流合作。”公司原董事长李孔泉回忆说。企业率先通过 ISO9001质量认证,建立起严格的质量管控体系,从原材料采购到产品出厂,每个环节都经过严格检测。凭借卓越品质与完善服务,其产品在全国市场占有率名列前茅,并带动周边数十家配套企业发展,形成从零部件生产到整机装配的完整产业链。

泰鼎机械是我国专业生产分区可控中高压光机和靴式压榨装置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在关键核心设备研发上,泰鼎公司取得重大突破。靴式压榨装置作为造纸机核心部件,长期依赖进口,价格高昂且维修困难,成为制约我国造纸工业发展的“卡脖子”难题。泰鼎公司董事长诸葛宝钧带领团队深入研究国外先进技术,联合高校开展技术攻关。从材料选择到结构设计,从加工工艺到装配调试,团队攻克重重难关。经过20多年不懈努力,成功研制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靴式压榨装置。
“年产60万吨的生产线,国外报价20亿元到30亿元,我们六七亿元就能拿下,而且设备性能毫不逊色。”诸葛宝钧自豪地介绍。该装置采用先进的弹性压榨技术,大幅提高纸张脱水效率与质量,降低能耗。如今,泰鼎公司的高端装备国内市场份额超85%,核心技术位居世界前列,产品不仅满足国内需求,还出口到欧美国家,极大提升了我国造纸机械的国际竞争力。
印刷传韵 演绎纸业全链共生之道
在印刷领域,淄博同样成绩斐然。从300多年前闻名的“三益堂”,到近现代经历石印、铅印等不同发展阶段,再到如今民营印刷企业崛起,淄博印刷业不断革新。

鹏宇翔印务以智能设备精准作业,实现智能化、绿色化生产蜕变
淄博鹏宇祥印务专注于数字化转型,创业初期便斥巨资购进德国海德堡印刷机,打造数字化印刷生产线。据企业总经理侯金宇介绍,2020年,公司引进中国北方第一台海德堡8+1UV印刷机,配备先进的色彩管理系统与数字化管理软件。通过内置AI算法的ERP、MES系统,实现生产、销售、库存等环节数据实时共享与智能分析,精准控制生产流程,提升生产效率与产品质量。在色彩管理上,可实现一张纸或一个盒子无数专色印刷,满足客户多样化需求,在高端印刷市场脱颖而出。
淄博市积极推动纸业产业链协同发展,成立以博汇纸业为会长单位的产业合作联盟,搭建企业交流合作平台,定期组织技术研讨、市场对接等活动。探索“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机制,政府出台优惠政策,引导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建立联合实验室与研发中心,加速科技成果转化。
如今,淄博纸业已形成从造纸机械装备制造、木浆生产,到纸和纸板加工,再到印刷包装的完整产业链,2024年,全市纸业产业链规模以上企业达51家,营收241.5亿元,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没有夕阳产业,只有落后产能”,在淄博造纸及纸业产业链发展历程中得到充分验证。
一纸千年化万千,岁月泼墨缀繁花。淄博造纸业在传承与创新中,完成了从传统到现代的跨越。从手工造纸的星火微光,到现代产业的熠熠生辉,一代代淄博纸业人用智慧和汗水书写着产业发展的传奇,让淄博纸业智造之光闪耀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