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丨博山2万亩猕猴桃丰收上市

摘要 作为江北最大的猕猴桃种植基地,源泉镇2万亩猕猴桃迎来丰收季。9月9日上午9点半,博山区第十三届猕猴桃采摘节盛大开幕

金秋九月,硕果盈枝。作为江北最大的猕猴桃种植基地,源泉镇2万亩猕猴桃迎来丰收季。9月9日上午9点半,博山区第十三届猕猴桃采摘节盛大开幕,道路旁的遮阳篷鳞次栉比,街边的水果筐堆成小山,挽着袖子的果农们穿梭于田间地头,丰收的图景与节庆的热闹交织,一颗颗饱满的“致富果”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

距离采摘节活动现场不到2公里的源泉镇泉河村,75岁的张金玲和老伴儿一大早就忙活起来,两个老人打理着一亩多地的猕猴桃园,种植猕猴桃已有12年。从施肥、修枝、控旺,到绑枝固蔓、疏花疏果,一年到头几乎没有闲下来的时候。“年纪大了不好找活,守着自家果园自种自卖,挣钱心里踏实。”张金玲一边忙活,一边笑着说。

在源泉镇,像张金玲夫妇这样的年龄较长的种植户占比达90%,61岁的赵明也是其中之一。在源西村的博山宏泉猕猴桃合作社示范园里,他正忙着采摘装箱。作为当地规模化种植的典范,他家10亩地的示范园总投资超200万元,通过水肥一体化、园内生态植草、一杆两蔓栽培等先进技术,品质较传统种植大幅提升。赵明介绍,猕猴桃全部采用无公害栽培,只施猪粪等有机肥,今年亩产达到5000斤,又是一个丰收年。

如今的博山猕猴桃,不仅有“量”的保障,更有“质”的底气。经过多年培育,当地已形成标志性品牌“碧玉”。该品牌果实色如碧玉,酸甜适口,风味独特,凭借过硬品质圈粉无数。张店市民李洁就是“碧玉”的忠实粉丝,当天,他又像往年一样专程驱车来采摘:“这里的猕猴桃品质上乘,果肉像绿宝石,酸甜正合口,又能体验田园乐趣,一举两得。”

从“好果子”到“好产业”,源泉镇不断探索升级路径。当地不仅推动种植模式从散户零散经营向合作社规模化引领转变,更以技术赋能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通过推广水肥一体化、有机肥料栽培等技术,持续夯实“量足质优”的基础。

为拓宽销售渠道,源泉镇政府搭台,在本届采摘节期间同步启动猕猴桃电商销售大赛,以招募令吸引年轻力量加入。淄博泉盛家庭农场负责人介绍:“去年,我们顺应潮流打造‘基地+直播’模式,签约多位博主和网红现场带货,日销量达5000单,今年目标要再突破。”年轻力量的注入,让博山猕猴桃从田间地头走向全国消费者的餐桌,品牌知名度持续攀升。

一颗猕猴桃,串联起千家万户的致富梦,更成为源泉镇乡村振兴的核心引擎。如今,当地已形成“种植+采摘+电商+品牌”的全产业链发展模式,猕猴桃产业成为农户最主要的收入来源之一。

“镇上常来帮我们解决种植、销售难题,日子肯定越过越红火。”看着枝头沉甸甸的果实,果农张金玲充满期待。她坦言,随着中秋、国庆小长假临近,新一轮采摘热潮即将到来,家里的订单已经开始增多。

从单一的“种果卖果”到多元的“产业融合”,博山猕猴桃正以“甜蜜力量”激活乡村振兴新活力。这活力,恰如当地悉心培育的“碧玉”猕猴桃,色如碧玉,味道酸甜。未来,随着产业持续升级,这颗承载着农户期盼的“碧玉”果,将继续书写产业兴旺、农民富裕的乡村振兴新篇章。

编辑:王蓓蓓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头等网立场。

如有版权异议,请点击查看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