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代码 600016

2024年05月24日 星期五

保护文化遗产守望精神家园 周村加快文化旅游融合发展

摘要 山东省淄博市周村区素有“金周村、旱码头、天下第一村”之称,是著名的鲁商发源地和丝绸之路陆路源头。多年来,周村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保护工作,加强领导,加大资金投入,创新保护机制,建立保护载体,全区乡村传统文化保护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先后被命名为文化强省建设先进区县和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并荣获山东省老字号文化遗产保护贡献奖。

山东省淄博市周村区素有“金周村、旱码头、天下第一村”之称,是著名的鲁商发源地和丝绸之路陆路源头。多年来,周村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保护工作,加强领导,加大资金投入,创新保护机制,建立保护载体,全区乡村传统文化保护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先后被命名为文化强省建设先进区县和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并荣获山东省老字号文化遗产保护贡献奖。

科学规划,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相得益彰

    全面完成了全区文物普查工作,理清了文物家底。目前,全区共有不可移动文物254处,其中,省级文保单位17处、市级文保单位49处、区级文保单位12处。本着“科学谋划、重点突出、逐项推进”的原则,编制完成了周村古商城、李家疃古建筑群、毕自严故居、万家古村落、马耀南故居的保护规划方案。西铺村、沈古村等8个古村落保护规划正在编制中。连续多年累计投资1.2亿元用于古建筑的维修和保护。出台了《关于在城乡建设中加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实施了建筑项目联合审批制度,将文物调查纳入建设工程审批的前置程序,有效保障了保护区控制地带的文物安全。积极对上争取,做好各级文保单位的申报工作,使更多传统村落纳入各级文物保护名录,2015年,新申报省级文保单位10处,其中5处为传统村落中的古建筑,包括沈古村古建筑群、石氏庄园、万家村、韩家窝明清石刻、苏李村时思堂等。万家村、大七村、西铺村、东铺、北河东、韩家窝被评为山东省历史文化名村。周村区被确定为全市乡村记忆示范点,李家疃村被国家文物局、住建部等部门联合命名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并列入全国首批51个重点保护的传统村落。

     创新思路,非遗保护和传承良性发展

    成立周村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和珍贵实物展览馆,配备专职工作人员和普查器材,按照“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方针,组织精干力量对散存民间的非遗项目进行全面普查,登记普查线索2000条,整理文字资料20余万字,形成了《周村区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料汇编》,建立起较为完善的非遗档案材料。积极开展周村商贸民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申报工作,2010年11月周村商贸民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被省文化厅命名为第一批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目前已启动申报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工作。加强民俗类、工艺类、生产生活类博物馆建设,收集和展览富有地域特色、活态文化特色和群体记忆的文化遗产。近三年来先后累计投资2.6亿元,兴建了周村烧饼展馆、丝绸文化博物馆、周村民俗展览馆、淄博艺术博物馆、票号展览馆、大染坊展馆、福王红木艺术馆、醋文化展览馆、周村老染坊传习所、锦灰堆项目传习所十大非遗博物馆群,搭建起了非遗项目传承、保护的平台,再现了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周村烧饼有限公司入选全省首批非遗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锦灰堆等4个项目参加了第二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荣获“参展奖”和“传承人展示奖”荣誉称号。

深入挖掘,文化研究硕果累累

    以政府推动和机构研究为主要形式,专门成立了鲁商文化研究办公室、鲁商文化研究会等专业机构,组织专家学者对周村历史文化进行了深层次地挖掘、整理。先后出版了《周村历史文化遗产》、《周村商埠印信研究》、《百年商埠——周村》、《百年商埠周村丛书》、《周村开埠》、《金周村》、《东方商都》,大型摄影画册《周村芯子》、《鲁商之源》邮册、《周村碑刻大观》等科研成果、文艺著作20余部。在此基础上,积极引入专家高层论坛,推动鲁商发源地学术研究,先后组织开展了“周村开埠与山东近代化学术研讨会”、“鲁商文化与周村老字号研讨会”、“中华老字号高层论坛”等一系列学术研究活动,形成了一系列学术研究成果,最终确立了“周村是鲁商发源地”的历史性学术定位,形成了地域性文化品牌。在加强传统村落中文物本体修缮保护的同时,深入挖掘当地传统文化和习俗、历史名人和故事,同时做好文化遗产的实物收集、整理工作。目前,已启动首批李家疃、万家村等12个村的村志的编制和乡村博物馆建设,全方位挖掘展示村庄的历史变迁和民俗民间文化,展示其蕴含的鲁商文化精髓。

强化措施,完善保障机制

立健全区、镇、村各级文物和传统村落保护组织,落实传统村落保护责任制,把传统村落保护工作纳入政府重要议事日程并列入考核内容,营造政府负总责,镇、村、各部门上下联动、相互配合、齐抓共管的工作新格局。不断加大财政投入,将传统村落保护经费纳入财政预算,设立传统村落保护专项资金,完善保障机制。采取“全面、规范、有序”的普查方法和步骤,组织专家和文物工作者对我区传统村落进行全面普查和实地调研,进一步摸清底数并建立动态的传统村落保护数据库,最大程度上保留传统村落现有遗存历史信息,尽可能完善其原有布局,减少拆迁和重建,还原其历史真实性。在摸清家底的前提下,按照高标准、高起点、有特色、规范化的要求,制定全区传统村落保护发展的短、中、长期方案。扎实推进省、市级乡村记忆工程示范点的项目建设,编制好试点单位自身的保护规划和旅游发展规划等,压茬推进文物本体保护、村民迁建、生态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挖掘传承保护、旅游规划与开发、业态转型等各项工作,建设富有特色的乡村博物馆。

以人为本,让保护成果惠及民众

牢固树立传统村落资源属于村民、保护依靠村民、成果惠及村民的理念,注重改善传统村落中的基础设施条件,做好与之相关配套的生态环境、民生项目等工作,加强文化遗产、人文环境、自然生态的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进一步推动传统村落保护与旅游融合发展,规划建设以周村古商城为龙头,以李家疃、万家村、苏李村、西铺村、韩家窝等古村落为补充的文化遗产综合保护利用体。研究适合我区传统村落发展的结合点和提升点,整合各类文化旅游资源,做大叫响“鲁商·周村”旅游品牌。不断加强非遗项目的生产性保护,发展体验式旅游项目,在旅游景区设立传统技艺和手工艺品生产作坊、场馆等,现场制作、生产、表演、销售,让游客参与其中,增加景区互动性和吸引力,为传统村落展示和发展提供独特文化魅力,使群众成为传统村落保护的真正受益者,实现文化旅游融合发展。丁秀霞  黄宗志)

             

 

 

编辑:987401877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头等网立场。

如有版权异议,请点击查看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