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初,山东首所公办职业本科院校——淄博职业技术大学揭牌设立,并首次启动本科招生。首批获批的6个职业本科专业为:电气工程及自动化、汽车工程技术、物联网工程技术、应用化工技术、制药工程技术、建筑工程。
站在淄博老工业城市的产业视角,这次本土高校的首招正被赋予特殊意义:6大专业目录,编织着未来的“产业密码”,传递着区域经济转型的强烈信号。
信号一:传统产业“智能突围”
应用化工技术与建筑工程两大专业,直指淄博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痛点。在化工与建材领域,淄博市目前正积聚产业基础优势,通过技术与材料创新,推动传统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迈进。而培养既有扎实专业能力又有智能技术素养的复合型人才,是传统产业“智能突围”的关键一步。未来两大专业如何深度嵌入传统产业,探索实用型人才成长路径,将是校企融合需要破解的重大课题。
信号二:“四强产业”深度匹配
汽车工程技术、电气工程自动化、制药工程技术、物联网工程技术等专业的设置,与淄博智能装备、新材料、新医药、电子信息“四强产业”高度匹配。
装备自动化和智能化是淄博市“新制造”产业的重要支撑,淄博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迅猛,关联专业人才需求持续增长;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专业积淀深厚,拥有70多个实训实验室,设有国家级实训基地和省级研发中心,可以为企业提供自动化工程技术人才输送;淄博新医药产业正在加速向高端跃迁,面临技术自主与产品迭代的双重挑战,制药工程技术专业可以补上人才短板;物联网工程技术专业则全域覆盖“四强产业”,将为工艺优化和效能提升提供系统技术支撑。
信号三:产教融合“场景前置”
仔细梳理不难发现,此次首招6大专业的共性在于“产业场景前置”。这种“入学即入企、毕业即上岗”的模式,标志着产教融合从过去的“订单培养”升级为“生态共建”。淄博职业技术大学汽车工程技术专业与理想汽车、中国重汽、上汽通用、一汽大众等领军企业深度合作,打造实训基地;制药工程技术专业与齐鲁制药、新华制药等本土龙头企业共同编制人才培养方案、实施双主体育人。这种务实的校企共建,最终将形成“技术研发—应用落地—人才反哺”的良性闭环。
综合观察,本次“职大”首招,并非简单的学历提升,而是区域经济从“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的必然选择。产业竞争核心是人才竞争,当专业设置与区域产业形成共振,淄博能否抢抓机遇,近水楼台先得“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