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9日14点,德国巴符州Bischweier的文化谷仓(KulturGut)再次迎来卜松山教授与花映红的“文学对话”专场。复旦校友和活动发起人花映红女士与德国著名汉学家, 特里尔大学教授,特里尔孔子学院德方院长卜松山(Karl-Heinz Pohl)教授的演讲主题是《重新思考》。本次活动由复旦大学德国校友会主办,吸引了近50位中德嘉宾前来参加。交流活动后是精彩的嘉宾共赴珍爱宫的中国风品鉴活动。
活动开始
活动主办方,复旦大学德国校友会会长高海滨博士主持本次活动。他首先感谢中国驻法兰克福总领事馆的指导,让今天的文学对话继续进行。然后他邀请复旦大学杰出校友,协办方德国文化谷仓的花映红女士上台一起完成了“文学对话”的特殊的开讲仪式。
高海滨和花映红在主持活动。(本文图片均由 Rico Kaufmann 摄)
现场的一个鸟笼里放置了精致的杯子,还有形如飞鸟的小茶壶,寓意着中德朋友们在这儿喝茶聊天,即使用鸟语也可以努力沟通和对话。
当卜松山夫妇打开鸟笼门,象征着文学与对话比翼双飞时,台下嘉宾惊喜连连,高海滨博士宣布,2025中德“文学对话”《重新思考》专场开启!
卜松山教授的讲座:《重要思考- 中国的崛起发展以及西方应对中国的看法理性纠偏》
首先由特里尔大学教授,特里尔孔子学院德方院长卜松山(Karl-Heinz Pohl)教授介绍了中国的崛起发展和西方对中国的看法。 Karl-Heinz Pohl教授先生是知名的汉学家,长期从事中国现代和古典文学、中西跨文化交流与对话研究,硕果累累,他曾于2024年获中国新闻出版总署颁发的第十七届中华图书特殊贡献奖。 在简单回顾了中国过去40年从世界工厂到超级科技大国的发展后,他也指出,由于中国国家规模巨大,内部差异大,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动态性,因此,对中国的判断和推测需要谨慎,比如中国是否已经一个富裕的国家。中国的核心国家利益包括政治制度的延续与国家安全的维护,国家主权与领土完整,实现国家的长期稳定和发展。中国也是联合国活动的支持者,但是面临着和美国这种国家的竞争,因为现在美国在全力对付中国并采取了遏制政策。他在回顾美国和中国的对外政策后总结说,现在我们的主要任务就是如同教皇利奥十四世所说:通过对话,建造桥梁。他认为这些手段是无可替代的,这样才能保持世界的自由,安全和福祉的机会。
卜教授演讲。
花映红的讲座:《重新思考-德国女宫主希比拉·奥古斯塔对中国文化的探索与贡献》
花映红女士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向嘉宾们介绍了珍爱宫(Schloss Favorite)女宫主希比拉·奥古斯塔侯爵夫人在艺术方面的创作与心路。女宫主是1707-1727巴登的国母和摄政者,也是包括拉施塔特宫(Schloss Rastatt),珍爱宫(Schloss Favorite)和埃特林根宫(Schloss Ettlingen)的建造者,不仅一位艺术鉴赏家,更是探索中国风创作的艺术先锋。
花映红通过对珍爱宫史料研究的归类和分阶段梳理,带大家回顾了将希比拉从一位小公主成长为女宫主的富有及艰辛的几近被遗忘的历史。
花映红演讲照片。
珍爱宫是一座休闲行宫,是由希比拉全程主导设计和建造装修的三座宫殿中的第一个宫殿。花映红向大家展示了在珍爱宫中希比拉的中国收藏,例如仅在珍爱宫中就保留了5尊观音像,这表明女宫主对其他信仰保有宽容的态度。希比拉尊重本国文化,所见宫殿以巴洛克风格为主题,但她积极了解和研究他国文化,她从中国风情系列的壁纸和瓷器设计中也吸取了中国元素。德国传记作家安娜·玛丽亚·伦纳(Anna Maria Renner)在她关于希比拉的传记中写道:“希比拉在她的信仰和世界观中强烈渴望形象化,这是她性格中东方血液的体现。”
尽管三百多年前希比拉没有机会来到中国,但她没有放弃艺术上对于中国的探索。例如,她无法获得中国龙的细节,就按照她自己的合理推测,从马首借鉴龙头,从鸟爪借鉴龙爪,这表明了她的非凡能力。
1729年希比拉在她的埃特林根宫打造了“中国美宴节”,同年她出版了与节同名的画册书。此节轰动一时,也是她生涯的高光时刻,值得一提的是,参加演奏的所有乐手都穿着她设计的中国风情的官帽和长袍,而她本人则身披一件金色的中国风斗篷出席,满宫满调,熠熠生辉。
中国美宴节的整体活动设计与创作,包括菜谱都被当年皇家御用的艺术出版社用铜版画的方式记录下来,他们出版的铜版画册,被纽约大都会收藏。
2024年,美国研究18世纪欧洲艺术的历史学家,专攻跨文化语境下的图形艺术与装饰艺术史、收藏史以及欧洲与亚洲的交流史的克里斯蒂尔·斯门特克教授(Kristel Smentek)描述“中国美宴节”的铜版画册是:“中国美宴音乐节是欧洲18世纪早期以中国为主题的唯一宫廷庆典出版物”。这是对希比拉的艺术上超前审美的作品以高度认可。
卜教授也再次上台提到了中德文艺史的起源,一直以来学界认为对中国有极大热情的例子,就是大家都熟悉的歌德。而希比拉女宫主的成效与歌德的成效一样:对异域文化中的共同点感兴趣,同时对共同点中的异域文化也感兴趣,但希比拉比歌德要早100年。
卜教授对花映红通过大量实例向观众介绍希比拉女宫主的世界表示赞赏。花映红女士继续指出,希比拉的艺术贡献不应被遗忘。“中国美宴节”是跨文化的艺术行为,和卜教授的谈到的观点一致,文化互鉴与探索在今日仍具有现实意义。
花映红最后邀请观众们继续参加下一次文学对话,她将揭晓希比拉中国美宴的菜单灵感的来源和美味佳肴,并通过这些实例来进一步让大家了解近300年德国关于中国美食的畅想,嘉宾们热情洋溢地鼓掌,纷纷表示很期待!
文学对话在与会嘉宾的大合影后圆满结束。
大合影照片。
宫殿参观
近50位中德嘉宾,包括复旦大学,同济大学,北京大学等大学的校友们出席了本次活动,他们在座无虚席的现场凝神倾听两位主讲人的精彩演讲,又不时发自内心的鼓掌。
对话结束后,参加者驱车去珍爱宫共游。珍爱宫位于德国Rastatt市,一座矗立于野趣盎然的园林之中的皇家狩猎行宫。其精美的装饰、丰富的陶瓷和玻璃收藏品以及如诗如画的地理位置,使其成为一座具有欧洲意义的综合艺术杰作。在这儿我们可以置身于巴洛克建筑的各个空间,沉浸式欣赏十八世纪德国宫廷的精美与奢华。
此宫对于中国游客犹为亲切:我们除了自豪地感受300多年前的中国风大全,还能在审美领域方面品味中国元素带给欧洲的智慧启迪,而这些开创与希比拉的第一个吃螃蟹的勇气和智慧实践息息相关。
参观珍爱宫。
中德文化的交融
本次活动不仅进一步深化了学术界对中德文化交流史的理解,也为未来的跨文化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与契机。随着研究的持续深入,希比拉侯爵夫人与中国文化之间的故事,或将以独特的历史光影,为中德文化交流史增添耐人寻味的新篇章。